search

達斡爾族飲食習俗

達斡爾族飲食習俗

  以糧食為主食。主食中以加牛奶的稷子米和蕎麥麵、餅為主。達斡爾族的麵食以蕎麵為主,有刀削麵、刀切短麵條、揪面片、手指壓柳葉狀麵條,和用拇指在另一隻手掌上碾成的薄卷片等,這些蕎麵食品都直接在牛奶或獸禽肉湯上煮熟。 肉食過去曾以野生動物為多,有狍子、鹿、駝鹿、野豬、黃羊和飛龍、沙雞、野雞等。隨著狩獵業減少,家養的豬、牛羊、雞成為主要肉食。達斡爾族喜愛吃手把肉和片白肉。節日宴會里待客的珍貴菜有 手扒肉 。

  肉食的製做以曬肉乾和煮、烤肉為主。平時,喜用肉燉蔬菜。常吃魚,主要烹調方法是清燉和清蒸。

  達斡爾族房前屋後常種有各種蔬菜,除了大量應時吃用外還加工成酸菜、鹹菜、乾菜,以備冬春食用。最有特色的是用刀將豆角和西葫蘆削成細長條,曬乾後編成股儲存。達斡爾族婦女還採集柳蒿菜、山蔥、山芹菜、黃花等野菜,煮熟食用。

  飲料有鮮、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等,奶米茶是把少量稷子米炒有輕微煳味後,加牛奶和水燒煮即成。達斡爾族婦女還喜把採集的稠李子、山丁子、榛仁等磨為合成粉,飲用時衝入開水,拌白糖做成類似麵糊的飲料飲用。味道可口。

  達斡爾族習慣於農忙時日食三餐,農閒時日食兩餐。過去主要種植稷子、蕎麥、燕麥、大麥、蘇子等農作物,並以糧食為主食。主食中以稷子米和蕎麥麵為主。稷子有兩種加工方法,一是把經過蒸煮的稷子烤乾磨成米,用來做乾飯和鮮牛奶粥,是達斡爾族最常吃的主食;二是不經過蒸煮而磨出的稷米,可以做乾飯,但多用來做牛奶稠粥。達斡爾族也用經過蒸煮後磨出的蕎麥米、燕麥米和大麥米做乾飯和粥,食用時都要拌以鮮、酸牛奶或野兔、狍子、飛禽肉湯。用蕎麥米或燕麥米做成的狍子肉粥,是達斡爾族老人喜歡的食品。進入20世紀以來,小米和玉米(米+查)子也成為達斡爾族的主食,過春節也開始打年糕。達斡爾族的麵食以蕎麵為主,製做蕎麵食品的種類很多。有刀削麵、刀切短麵條、揪面片、手指壓柳葉狀麵條,和用拇指在另一隻手掌上碾成的薄卷片等,這些蕎麵食品都直接在牛奶或獸禽肉湯上煮熟。餄餄是把蕎麥麵條過冷水後,澆以飛龍、沙雞、野雞或狍子等野味肉湯,是達斡爾族的上等主食,常以招待貴客。用蕎麵摻以蔥花、鹽末、花椒麵,烙薄煎餅,或做成多層夾油餅在籠屜中蒸熟,也是較為講究的食品。蕎麵還用以做蘇子餡烙餅、豬肉白菜餡烙餅和蒸餃子,做成小盅碗狀的蕎麵窩窩,放入豬肉豆角等燴菜上煮熟。除蕎麵外,達斡爾族也用稷子米磨面,做發麵夾蘇子餡烙餅和蒸酸甜而鬆軟的發糕。20世紀以來,麵粉成為達斡爾族的主食,吃法上仿照漢族,吃麵條、饅頭、烙餅和水餃。帶有民族特點的吃法是,鮮牛奶面片和麵片拌奶油白糖、烙蘇子餡餅。

  達斡爾族的副食包括肉、蔬菜和奶。肉食過去曾以野生動物為多,有狍子、鹿、駝鹿、野豬、黃羊和飛龍、沙雞、野雞等。隨著狩獵業減少,家養的豬、牛羊、雞成為主要肉食。達斡爾族喜愛吃手把肉和片白肉,片白肉即把肉煮熟後切成薄片。在吃手把肉和片白肉時,需以肉湯鹽水和野韭菜花末為佐料。將豬、牛、羊血拌上鹽面、碎蔥蒜、野韭菜花末、灌製血腸,煮熟後切成薄片,是十分講究的佳餚。平時,喜用肉燉蔬菜。常吃魚,主要烹調方法是清燉和清蒸。達斡爾族房前屋後常種有白菜、豆角、黃瓜、茄子、青椒、韭菜、蔥、蒜、蘿蔔、土豆、窩瓜、西葫蘆等蔬菜,除了大量應時吃用外還加工成酸菜、鹹菜、乾菜,以備冬春食用。最有特色的是用刀將豆角和西葫蘆削成細長條,曬乾後編合成股儲存。達斡爾族婦女還採集柳蒿菜、山蔥、山芹菜、野韭菜、黃花等野菜,煮熟食用。以肥豬腸或肥豬肉加芸豆燉柳蒿菜,採集木耳、蘑菇加肉燉、炒,都是達斡爾族常吃的風味佳餚。牛奶在達斡爾族的飲食中有重要地位,食用花樣很多。鮮、酸兩種牛奶是米食和麵食不可少的拌食。加工的稀奶油、黃油和奶皮,營養非常豐富。

  達斡爾的飲料有鮮、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等,奶米茶是把少量稷子米炒有輕微煳味後,加牛奶和水燒煮即成。達斡爾族婦女還喜把採集的稠李子、山丁子、榛仁等磨為合成粉,飲用時衝入開水,拌白糖做成類似麵糊的飲料飲用。味道可口。

  過去,達斡爾族做飯的鍋十分簡單,使用樺木碗、勺、桶等。從19世紀以來,普遍使用瓷碗、鐵勺等。一日三餐,人們都圍坐在炕上放的木製飯桌旁吃飯。達斡爾族飲食由家庭主婦製做。歷史上有過個別以廚師為業的人,但也是做家常飯菜,沒有開飯館搞經營者。

  節慶、禮儀,祭祀食俗 達斡爾族稱春節為 阿涅 ,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過年之前家家都要進行充分準備,殺年豬,打年糕。殺豬後按不同部位切下帶骨肉分等級為尻背骨、肩胛骨、胯骨、橈骨、肋骨等作成手把肉,在節日或婚喪宴席上,按賓客尊貴和長幼供之享用。年三十用各種雜物碼起一個垛,晚上點燃,老年人要把大塊肉和餃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興旺,年三十吃餃子有的要在一個餃子裡放上白線,意味著吃到這隻餃子的人可長壽兩百歲;有的在一個餃子裡放上銅錢,吃到的人意味著今後不缺錢花。初一開始拜年,拜年的人一進門就要開啟主人家的鍋,搶吃年糕,表示親密無間,然後吃豬壽子、手把肉,婦女之間要互相贈禮品,有菸葉、奶皮、糕點和凍肉,春節一直過到正月十六。正月十六為 黑灰日 ,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特別是青年人之間要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達斡爾族過中秋節要做月餅,即在白麵裡夾上黃油、白糖、山丁子粉和窩瓜籽,然後把面放入刻有花紋的方、圓形木製模子裡壓成月餅,烙熟或烤熟做為節日點心。男女青年訂婚後,男方要送馬、牛、羊和酒,稱為 大禮 。這一天姑娘要躲起來,不見未婚夫。婚禮前一個月,男方還要送一次小禮,禮品主要是衣、物,這時未婚夫婦才可以見面,並在一起吃 拉里 和掛麵。結婚要置辦酒宴,食品和菜餚必須豐盛,特別是在迎親時,如果沿途碰見行人,不論是否相識,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點心。結婚儀式後,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餚待客。 達斡爾族民間,有敬老、互助和好客之風,無論誰家宰殺牲,都要選出好的肉分贈給鄰居和親友,狩獵或捕魚歸來,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家裡來了客人,即便生活貧困,也樂於設法款待。

裕固族飲食習俗

  裕固族飲食習俗

  居住在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的裕固族,牧業是其主要的生產方式,飲食習俗一般是三茶一飯或兩茶一飯。早晨起床後,牧人們將熬好的茶水(或清水)舀一勺,撒在帳篷周圍,然後開始喝茶;吃過早茶,就出去放牧;中午吃炒麵或燙麵烙餅,喝午茶;下午再喝一次酥油茶;晚上,一切活路都幹完後,一家人才在一起做米飯或麵條吃。

  節日飲食習俗,常隨著節日型別的不同,表現出各自的差異,祭祀性節日中,所製作的食品主要是用來供神的,它往往包含著某種信仰成分。居住在雲南省的普米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和祖先。每年的四五月 封山 和八九月 開山 時祭山神,屆時要獻一隻羊和一頭牛.白族那馬人祭天鬼時用天牛,而且按規定祭祀用的天牛要有人專門餵養。如果是娛樂性節日,所製作的食品含有歡樂、吉祥色彩。廣西、貴州、雲南的許多少數民族,每逢年節、歌節,都喜歡吃五色糯米飯和五色雞蛋。居住在滇南哀牢山區的哈尼族,每逢臘月初六、初七,都要在長街設宴,幾百戶人家的餐桌相連,長達100多米,恰似一字長蛇陣,被稱為 長龍宴 ,場面十分壯觀。上千的男女老幼分坐兩邊,主持宴會的是村寨中德高望重的 阿波阿皮 (阿爺阿奶)。人們邊吃邊飲,邊飲邊唱,邊唱邊舞,宴席上下,一片歡騰。這種 長龍宴 ,也是未婚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極好場所,男女雙方如情投意合,即可離席到密林深處對唱情歌。這種獨特的飲食習俗,給生活帶來無限的歡樂和美的享受。

德昂族飲食習俗:日常食俗與節日食俗的不同

  德昂族日常飲食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雜以包穀和薯類。均以蒸燜而食,擅長製作各種糧食製品……那麼,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德昂族文化看看德昂族飲食習俗:日常食俗與節日食俗的不同。都有哪些的不同?

  日常食俗

  德昂族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雜以包穀和薯類。均以蒸燜而食,擅長製作各種糧食製品,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湯圓等。蔬菜種類繁多,竹筍是四季不斷的蔬菜之一,除鮮吃外,多加工成酸筍或幹筍食用。其他蔬菜的食用,都習慣於在煮燉時配酸筍,煮成又酸又(火+巴)的酸(火+巴)菜,或加油、豆豉、鹽成雜熬菜。酸筍用途十分廣泛,即使在燉雞、炒肉或烹魚時都要加酸筍調味。受當地漢族的影響,許多漢族風味的醃菜、腐滷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見的小菜。

  德昂族種茶歷史悠久,茶在德昂族民間不僅是常備的飲料,也是饋贈親友的最好禮品。外出必須砍一段楠竹,削個斜口,放入茶葉注入泉水,用火燒開飲用,別具香味。德昂族也飲酸茶,又稱溼茶,古稱谷茶或沽茶。制酸茶時在茶葉中加少許檳榔,放入大竹筒中壓實,密封筒口,存放一至兩個月發酵後取出,入嘴細嚼,味酸澀,能生津解渴,並有解暑清熱,消食的作用。

  德昂族民間製陶和使用竹編制品歷史悠久,所有炊餐用具,大都是自制的陶器和竹器。

  節日、祭祀、禮儀食俗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在絕大多數的村寨裡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爺,並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齋飯由全寨人輪流佈施。在部分德昂族中,過去一直有見殺不吃、聞聲不吃的習慣。

  直至1950年後,這些情況才有所改變。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如:潑水、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節日,都要敬佛。

  在開門節時有寺廟的村寨要進行“格聽祭”(慶祝豐收,喜嘗新米之意),要從傣歷12月13日開始準備,有舂新米、煮新飯、做年糕等活動,並要選出兩塊年糕送入本寨的公房(即專供全寨祭祀用的房屋),次日全寨開祭,要由本寨裡的能工巧匠用竹篾做成小房(傣語稱格聽),內裝年糕,由眾人抬著小竹房到寺廟朝拜。

  燒白柴這天,各家要殺雞備酒,全寨共聚一餐,各家還要製作各式糯米糕點,用芭蕉葉包好,蒸熟並隨身攜帶相互贈送,相互品嚐各家的風味,新婚夫妻要帶上加糖的年糕到本寨頭人和長輩家中告拜。每逢節日,相互宴請成俗,不論酒席宴上菜餚多少,均要有一碗用新鮮蔬菜白煮的素菜,食用時蘸辣椒水吃,別具風味。飲酒多是自家釀製的竹筒米酒。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

  祭日一般選在春季,屆時要殺豬、殺雞,由祭司畫紙龍,眾人叩拜,然後一起飲酒野餐,醉酒後相互打罵,發洩平時相互之間的不滿。此間不許別人勸阻,直到雙方鬥得精疲力盡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

  在德昂族男女青年的訂婚儀式上要斬雞頭,如果雞頭與雞身分為兩半,雙方都

  不能反悔;如果女方不贊同這門親事,就不許殺雞。舉行婚禮通常要進行3天,3天之內全寨男女老幼要到新郎、新娘家裡賀喜,由新郎新娘的雙方家長宴請,並伴以對歌,徹夜不眠。

  典型食品主要有:竹筒搗菜、拌挑手魚、姜葉燉魚等。


鄂倫春飲食習俗

  鄂倫春狩獵民族,在自然生存環境的影響下,逐漸形成了以肉食為主的飲食習慣。最常見的如 手把肉 、 曬肉乾、曬肉條、 阿蘇納 、生吃腰子、灌血清、燒肉片、煮肉湯等。   吃 手把肉 在北方狩獵、畜牧民族中較為普遍。鄂倫春族的吃法是,把狍子、野豬、犴或鹿肉切成大塊、放到鍋裡,掌握火候到鮮嫩可口時撈出,每人用刀割 ...

達斡爾的婚戀習俗

  達斡爾族實行嚴格一夫一妻制,並一直堅持氏族族外婚制度,以同一個始祖的後裔的“哈拉”,以及從“哈拉”分化出來的“莫昆”的人禁止通婚。後來稱為同姓不婚。姨表和舅表屬於不同哈拉莫昆,所以通婚較多。如果發生族內婚者,不僅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習慣法的懲處。對於較近知輩分者,要求同輩分的人才能通婚,不同輩分的人不 ...

達斡爾特有的飲食文化

  中華文化歷經多少年,那麼中華的飲食文化也就伴隨了多少年。並且由於地域,環境,氣候的不同衍生出中華豐富多樣的極具特色的飲食文化。透過飲食更能反應出一個民族的生活特點。   今天就一起走進並探索達斡爾族文化中特有的飲食文化。   飲食結構是一個民族很重要的特徵,達斡爾族早在契丹時就耕種,飲食結構也比其它北方少 ...

你所不知道的達斡爾的喪葬習俗文化

  每一個地區都會有自己的習俗,節日的習俗,禮儀文化的習俗,生活作息的習俗,就是喪葬的習俗也是各不相同的,其中最是迥異的是民族的喪葬習俗。   那麼,你知道達斡爾族文化中,達斡爾族的喪葬習俗文化都是怎麼樣的呢?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達斡爾族的喪葬風俗概況:   達斡爾族,達斡爾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 ...

酷嗜酸辣飲食習俗的仫佬

  由於地理區域的不同,導致每個地方的飲食口味不同。就好比四川人喜歡吃辣,幾乎頓頓是無辣不歡。而在南方地區卻有一些人不敢吃辣,無法忍受那種辛辣的感覺。而作為少數民族之一的仫佬族又有怎樣飲食習慣呢?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仫佬族糧食以大米為主,玉米、紅薯、芋頭等雜糧為輔助糧食。新中 ...

驚蟄節氣的飲食習俗--24節氣之驚蟄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 ...

彝區各地的飲食習俗

  千里彝山,勝境天成。獨具魅力的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地帶,是彝族人民世居的地區。彝族人民憑藉這裡的多彩的自然環境、豐厚的資源,用勤勞的智慧,創造著幸福美好的生活,傳承著獨具特色的飲食習俗,書寫著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   彝族居住的地區,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複雜,植物和動物資源極為豐富。居住在山區和半山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