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穀雜糧,如莜麥面、蕎麥麵、燕麥片、玉米麵等富含維生素B、多種微量元素及食物纖維的主食,長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
2、豆類及豆製品,豆類食品富含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且豆油含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及甘油三酯。
3、苦瓜、凍幹桑葉、洋蔥、香菇、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最理想食物,如能長期服用一些植物活性硒,則降血糖和預防併發症的效果會更好。
1、五穀雜糧,如莜麥面、蕎麥麵、燕麥片、玉米麵等富含維生素B、多種微量元素及食物纖維的主食,長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
2、豆類及豆製品,豆類食品富含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且豆油含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及甘油三酯。
3、苦瓜、凍幹桑葉、洋蔥、香菇、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最理想食物,如能長期服用一些植物活性硒,則降血糖和預防併發症的效果會更好。
冬至吃什麼補藥食物 適合冬至吃的中藥材及補湯推薦
枸杞子:《神農本草經》稱枸杞子“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本草匯言》贊之“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枸杞子有類似人參的“適應原樣”作用,且能抗動脈硬化、降低血糖、促進肝細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強體質,延緩衰老之功效。
人參:《神農本草經》認為,人參能“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現代研究發現,它還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勞、保肝、調節心血管功能、興奮造血系統功能等作用。
黃芪: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認為黃芪“益元氣而補三焦”,清代的黃宮繡稱黃芪為“補氣諸藥之最”。現代研究發現,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程序。
三七:清代名醫趙學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說:“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稱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現代研究發現,三七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與人參有相似之處,且其人參總皂甙含量超過人參。三七可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輸出量,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參有明顯的優勢。
當歸:當歸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其根,主產於我國四川、甘肅、陝西、雲南、湖北等省。醫學認為,當歸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為血中之要藥。因而,它既能補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經,又能活絡。凡婦女月經不調,痛經,血虛閉經,面色萎黃,衰弱貧血,子宮出血,產後瘀血,例經(月經來潮時,出現口鼻流血)等婦女的常見病,都可以用當歸。
阿膠:阿膠味甘、性平,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調經安胎等作用,為歷代喜用的滋補珍品。《水經注》即有“歲常煮膠,以貢天府”的記載,故有貢膠之稱。《本草綱目》更是稱其為“聖藥”,它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藥的“三寶”。
冬至要補湯:
第一款:冬令補湯
材料:土雞一隻,大棗30 g,枸杞20 g ;生地20 g或熟地(不是溼熱體質用熟地,也可以兩種各一半);山藥30 g,百合20 g,蓮米20 g,芡實20 g,苡仁30 g,當歸10 g,黃芪20 g,黨參30 g,麥冬15 g,玉竹20 g,銀耳15 g
做法:
1、土雞處理乾淨後剁大塊,分別將當歸,黃芪用溫水泡十分鐘,再用刷子刷乾淨。生地整塊泡,同樣用刷子刷乾淨後切片。紅棗,枸杞泡5分鐘撈出,其他材料一起浸泡10分鐘,沖洗3遍撈出控水。
2、雞肉冷水入鍋,大火煮開撇去浮沫,煮3——5分鐘撈出沖洗乾淨。
3、砂鍋或燉鍋一次性加入足量多的水,放入雞肉塊和所有的藥材,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燉半小時,再轉小火燉2小時左右。
4、最後關火,放枸杞,蓋上鍋蓋燜一會兒就行以了。
小貼士:喝補藥期間,忌食蘿蔔。感冒發燒、消化不良時,暫停服用。
第二款:山藥雞湯煲
材料:母雞一隻,山藥500克,大棗30克,枸杞15克,當歸,黃芪各8克,苡仁15克,蓮米20克,百合15克,黨參10克,蔥2根,姜3片,料酒1勺
做法:
1、母雞一隻,切塊備用,將枸杞,紅棗,蓮米,百合,以仁,黃芪,當歸,黨參放清水中浸泡10分鐘撈出。
2、雞肉冷水入鍋,放入薑片,蔥結,少許料酒煮開撇去浮沬撈出;
3、焯過水的雞肉塊轉入砂鍋煲中,注入足量多的熱水,加蓋煮開,放入浸泡過的中藥材,中小火煲2小時
4、燉湯的時間將山藥削皮切塊,放淡鹽水中浸泡,防止氧化變黑;
5、2小時後放入山藥塊,燉20分鐘,最後放入大棗枸杞煲10分鐘即可。因為是藥膳,不需要格外家2鹽,淡淡的藥香和雞肉的鮮香,整個湯很好吃的哦。
驚蟄前後吃什麼菜 適合驚蟄吃的食物與菜譜
薺菜:李時珍說:“冬至後生苗,二、三月起莖五六寸,開細白花,整整如一。”薺菜是最早報春的時鮮野菜,因其清香可口,民間常用它包餛鈍,或炒野雞肉,或與豆腐共煮羹。但多數人不知道它的藥用價值。臨床上常被用來治療多種出血性疾病,如血尿、婦女功能性子宮出血、高血壓患者眼底出血、牙齦出血等,其良好的止血作用主要是其所含薺菜酸所致。目前市場上有兩種薺菜,菜葉矮小,有奇香,止血效果好;另一種為人工種植的,菜葉寬大,不太香,藥效較差。
蕹菜:蕹菜又名空心菜,可炒,可煮湯,可涼a拌。因為味淡,常不被人們重視,忽略了它的藥用價值。嵇會的《方草木狀》稱之為“南方之奇蔬”,因它能解毒,如解毒蕈類、砒霜、野葛、木薯等中毒;治蜈蚣、毒蛇咬傷,治淋濁便血、婦女白帶、肺熱咳血、鼻出血及無名中毒。有書記載,用其內服能治熱痢,外用能治瘡痛腫毒。紫色蕹菜含有胰島素樣物質,故糖尿病病人食用有利於控制血糖。
生薑:日常在燒魚、肉、雞、鴨、蝦、蟹等食材時,往往要放點生薑作佐料。生薑的藥效有去寒、去腥、止嘔、發汗、止咳、止反胃等。生薑皮利水,可以治菌痢,熱痢留姜皮,冷痢颳去姜皮。用生薑3片加紅棗10枚煎水服,治療脾胃虛寒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及大便洩瀉,常有高效。
需注意的是,因生薑性升,不宜晚上吃,因為夜間人氣收斂,故不宜反其道而升之。另外,內熱偏重者及舌苔黃而幹者忌食生薑。
蓬蒿菜:蓬蒿菜早在唐代已被列為食療之品,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稱之能“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蓬蒿菜有明顯的平肝、清虛熱作用,對肝陽上亢者如高血壓頭昏腦脹、煩熱頭昏、睡眠不安及熱咳有痰等證有良好的療效。有潤腸通便之功,尤宜於內熱便秘者。
韭菜:韭菜是一種良好的振奮性強壯劑,有健胃、壯陽功能。凡腎陽虛所致夢遺、滑洩、腰痠、小便頻數、小兒尿床、婦女腰痠白帶多者都可以常食韭菜,故又名“起陽草”,如與開洋(蝦米)同炒,其效更好。但內熱便秘,口乾舌燥者忌韭菜。韭菜昏目,有眼病者,如結膜炎等也當忌食。
驚蟄菜譜推薦:
1、蜜餞雪梨
原料:雪梨500克,蜂蜜250克
做法:將梨洗淨去皮、核、柄,切片,加水煮至七成熟,加入蜂蜜攪拌,小火煮至熟透收汁,每日早晚各一湯匙。
功效:滋陰潤燥、清心安神,適應於肺熱肺燥、乾咳無痰或痰黃黏稠、口渴咽乾、心煩失眠等。
2、桑椹桂圓飲
原料:鮮桑葚60克,桂圓肉30克。
製作:將桑葚、桂圓肉洗淨,加水適量,燉爛。
功效:適於心悸氣促,失眠多夢,汗出,頭目眩暈者食用。
3、人參大棗粥
原料:人參6克,大棗(去核)15枚,粳米50克。
製作:大棗與人參、粳米共煮為粥,即可。
功效:適於月經超前,量多、色淡、質地清稀,神疲怠倦,食慾不振,氣短心悸,小腹有空墜感者食用。
4、芹菜粥
原料:芹菜40克,粳米50克,蔥白5克,花生油、鹽、味精若干。
製作:將芹菜洗淨去根。鍋中倒入花生油燒熱,爆蔥,添入水、米、鹽,煮七成熟成粥,再加入芹菜煮至粥熟,調味精即可。
功效:平肝清熱涼血,化溼,利大小便。
禁忌:平素脾腎陽虛者不宜食用。肝硬化、痢疾洩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炎、小兒腹瀉等患者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