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鄂西北農村的婚嫁習俗

鄂西北農村春節習俗:除夕夜 “守歲”

  每年臘月三十日叫除夕,意思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

  這一天也許是最忙的一天,也是最興奮的一天。

  女人的本職工作自然是張羅團年飯。

  男人帶著小孩撕掉舊對聯、門畫,貼上新的對聯、門畫、中堂、年畫。

  接著是祭祖。男人把事先買好的火紙用錢鑿鑿上銅錢的印記,提上香裱、菸酒、鞭炮,帶上孩子,給祖輩們上墳。

  這天,在外工作的、打工的、經商的、做手藝的不管路途有多遙遠也要趕回家團年。

  中午時分,“噼噼啪啪”的鞭炮聲由遠而近由近到遠的驟然響起,家家戶戶開始團年。團年的時間也是老祖宗定下的。如從黃州移民上來的則遵循“雞不叫,狗不咬,半夜團年黃州佬”的古訓,等到半夜才團年。

  吃團年飯一家人圍在一桌,如果人多用兩張桌子拼起來。照例是長輩坐上席,晚輩先敬長輩酒,祝長輩健康長壽。長輩也說要得好老敬小,祝願你們工作順利、萬事如意。一頓團年飯融進了濃濃的孝道和親情。如果吃飯的時侯突然來了客人,主人非常高興,認為添人進口是喜事馬上邀客人入席。

  鄂西北農村的規矩是“三十的火,十五的燈”。晚上,燒一盆炭火一家人圍在一起烤火,看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節目,嗑瓜子、喝茶水、聊天。半夜,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侯,鞭炮聲再度進入高潮,這叫做“出天星”。娃子們往往熬不了夜先去睡了,大人們還得通宵達旦的“守歲”。“守歲”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後一天。

鄂西北農村的婚嫁習俗

  結婚證一領,婚期一商定,男女雙方進入準備階段。

  女方在婚期的頭一天待客。提前要準備嫁妝。過去的嫁妝通常是木製傢俱,如三門櫃、穿衣櫃、寫字檯、梳妝檯、火盆、木盆、餐具、被褥等,現在條件好了,一般的嫁妝是冰箱、空調、洗衣機、電扇、組合傢俱等。

  這天晚上,新娘同母親、嫂子同新娘話別。囑咐一些到了婆家要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操持家務之類的基本常識。

  男方要複雜得多。首先要請好兩個支客。一個內支客,一個路支客。

  路支客的最佳人選是:懂規矩,能說會道。內支客一般要在本地有威信,懂規矩,有組織指揮能力,(一般是當地幹部)內支客是男方操辦婚事的總指揮,連主人都得聽他的。

  還要請一個寫得好字的人掌禮櫃,若干個接親的(通常是女性)和幫忙的(借桌子板凳炊具的、廚師、燒開水的、抬嫁妝的、端條盤的、煨酒的等)

  吃過早飯,路支客領著接親的、抬嫁妝的上路了。走到女家,路支客擺出男方的聘禮(通常是女方的全身衣服、鞋襪、頭巾、化妝品和給新娘父母買的衣物等)如果女方對聘禮辦的不如意,堅持不發親,路支客會用三寸不爛之舌說,這次辦的不好,以後你女婿孝敬一點就是了,再說生米都做成熟飯了,你不發親我們只好走人。女方只好同意發親,讓新娘同送親的一起上路。

  “十里不同俗”。竹山的規矩是新娘的哥哥把新娘背出門。

  排得長長的迎親隊伍出發了。通常是接親的派一人走在前頭引路,新娘走第二,後面依次是送親的、接親的、抬嫁妝的。

  新娘到家,鞭炮迎接。上親客被安排在鄰居家迴避。“上親客”吃罷中飯“打道回府”。男家開始結婚典禮,自然少不了新郎新娘同啃一個蘋果的類似遊戲。禮畢,新娘被送入洞房,老表輩的年輕人湧進新房“鬧房”,有的向新娘討要果子點心,有的在被窩裡摸紅雞蛋,鬧夠了,擺上酒席喝“圓房酒”。

  房縣西鄉的規矩:一對新人端著酒壺依次為客人敬酒,當敬到某一個客人面前時,客人要為新郎新娘出一個題目,讓他們重複自已想好的“四言八句”。這“四言八句”多是跟“性”有關的暈玩笑,含蓄而不太露骨。目的還是讓新郎新娘去掉羞怯入洞房後儘快進入角色。新娘不說,客人就不喝酒。席上客人選出幾人組成“評酒委員會”根據“四言八句”“暈”的程度評估值幾碗酒,客人如果不喝,新娘就會扯著耳朵往嘴裡灌。直到客人們都酩酊大醉,主客都高興。

  第二天早晨,要吃“頭道面”。親戚們端出預先準備好的果品讓新娘辨認,新娘說這是棗子(意味早生貴子)這是花生(意味生男又生女)還把吹火筒抹上鍋灰,讓新娘吹豬食缸,新娘的嘴上留下一道黑圈,惹得一陣大笑。當地的規矩是“新姑娘三天無大小”,誰都可以跟她開玩笑,而新娘是不能發惱的,只能聽人擺佈。

  深山中的十堰人,有特別的習俗,其婚娶習俗更富有特色。這兒樹多人少,青年男女相識的機會不多,婚配主要靠媒人介紹。在選結婚日子的時候,男方要給女方家送"禮吊子"及其他禮物,包括給未來的岳父母送一、二匹布,稱為"父母布"。

  婚期一般在秋後或春節期間舉行,習慣於半夜打鼓接新娘。探親那天,新郎要給新娘送香油糖麥餅,稱為"喜餅",還要專門為岳父母做一對"父母餅",以示孝敬。新娘則要帶自己縫製的布鞋送給新郎的父母及婆家主要親戚。

  新娘上轎前,將一把筷子撒在孃家堂屋地上,象徵早生貴子。舉行典禮,鬧房之後,新郎與新娘不能同床共枕,要陪坐到天明,據說這樣夫妻恩愛才能長久。第二天,新郎家置宴席,款待送親客人,喇叭高奏"送親曲"後,方告結束。

鄂西北民間習俗 ------接財神

  家中最小的孩子事先要躺在被窩裡,這時男主人要問: “小子起來了嗎?”這個孩子立刻從被窩上起來,高聲答道:“起來了,小日子起來了!”

  女主人開始煮大年夜的接神餃子,煮時故意煮破幾個。男主人問: “掙了嗎?” 女主人答: “掙了!”忌諱說煮破,以掙取其掙錢的吉意。這時放好桌子,端上水餃,全家團團圍坐,吃年夜飯。解放以後,破除了迷信,大年夜多燃放鞭炮祝賀春節,接財神的習俗漸漸消失了。


土家族特有的婚嫁習俗

  哭嫁   土家姑娘出嫁,有的前兩個月就開始哭了,長的兩個月,短的也有十天半月。哭嫁,不僅是一種離別感情的傾訴,同時也是聰明才智的顯露。對一個姑娘來說,會不會“哭嫁”、哭得如何,對她的名聲、身份都是很有影響的。有些土家族姑娘十二三歲便開始學“哭嫁”。有些父母看女兒學不好,還請來會哭嫁的大娘當老師,教她哭。到 ...

福建 晉江人婚嫁習俗

  紅與強同是晉江人,兩人相愛兩年,強父母知道後瞭解紅的家境一般,立即反對紅,並立即安排強相親,強父母相中與其門當戶對,家裡開玩具廠的婷,在社會風氣及家庭壓力下,強只得與紅分手,並在今年五月份訂婚,訂婚時婷家就送了一輛本田車,訂婚後強仍深愛著紅,兩人仍放不開斷不清情份,但退婚已是不可能,或許年底就會結婚了,強 ...

河北懷安婚嫁習俗

  河北懷安婚嫁習俗   解放前,懷安婚嫁均受封建禮教約束,由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定,男女雙方婚前不識,撮合成偶。   婚姻初始,經媒人說合,男女雙方家長認可,即分別請人看 黃曆 。根據男女各自的生辰八字 合婚 ,如無大忌,即可議婚 換貼 。 婚貼 在男女家中三天,三日內家中平靜無事為 順 ,順者婚事可議 ...

洛陽漢族婚嫁習俗

     洛陽婚嫁習俗沿襲《禮記》所定的 六禮 (問名、納彩、納吉、納徵、請期、迎親)程式。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進步和文明的發展,一些洛陽婚嫁習俗逐漸廢棄,但洛陽婚嫁習俗的基本程式一直沿襲至今。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建都史達千年之久,是數千年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所以以洛陽為中心的婚嫁習俗隨社會的發展傳到全國各 ...

安徽戀愛婚嫁習俗

  訂婚:一般由男方託媒向女方提親,雙方依家境相似,門當戶對為佳u舊時經雙方父母認可後,便用庚帖互換生辰,清算命先生 合八字 ,占卜吉凶。如年度八字相合,即可訂婚。正式訂婚得 過紅書 ,又叫 過書子 。男方請媒議聘,女方提出聘禮品種數額後,男方按商定標準,準備聘禮。聘禮多少、質量好壞,由雙方家境而定,沒有確切 ...

滿族的婚禮婚嫁習俗

  提起滿族的婚俗,得從一段滿族的神話故事講起:長白聖母佛庫侖,有一天在天池沐浴,見到一隻嘴噙朱果的五彩靈鳥飛來,她上前去抱,不料朱果洽巧落入她的口中,因此懷揣有孕,生下始祖布庫裡雍順。   這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真實寫照,也說明滿族的婚俗是從群婚制、對偶婚制、最後發展到一夫一妻制的。   滿族入主中原以後,婚俗 ...

保加利亞農村婚禮習俗

  農村的婚禮。在農村,婚禮的前一天,要由一人腰裡扎三角巾,肩上揹著一隻長頸酒壺,挨家挨戶邀請客人,被邀請的人均要對著酒壺吸一下。婚禮正日,迎親的隊伍要帶著禮物來新娘家,並由一人舉起一隻經過打扮的雞,表示新郎即將成為新家庭的主人。新郎在這一天要在一棵果樹下認真地修面,以示他已經長大成人。新娘要穿起新郎送來的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