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鄢烈山:先問他們為何“信訪不信法”?

鄢烈山:先問他們為何“信訪不信法”?

  

  “涉法涉訴信訪一律改由政法機關處理 其他部門不再受理”從《南方都市報》上讀到這條新聞,我心中五味雜陳,不知該說好還是說歹。

  據報道,今年,涉訴涉法信訪工作將迎來重大變革: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將從普通訊訪體制中分離出來,由政法機關依法處理。窮盡法律程式的涉法涉訴信訪事項進入終結程式,各級各有關部門不再統計、交辦、通報。此舉意在從信訪源頭避免信訪推動訴訟程式的現象發生,以保證涉法涉訴信訪完全在法治軌道內解決,改變目前上訪者“信訪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局面。

  這個努力方向當然是正確的,就像“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宗旨的正確一樣毫無疑義。

  說到“信訪”,看字面已經名不副實,人們已不是用“信函”在“上訪”,而且由肉身拿著陳情書、請願書去“訪問”上級機關。真正的“信訪”是始於明太祖朱元璋設“通政司”衙門,它的前身叫“察言司”;職掌是出納帝命﹑通達下情﹑奏報四方臣民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如果不是對國家大事建言,那就是要告御狀。一般情況下,老百姓有冤可到衙門擊鼓鳴冤(是為“登聞鼓”),地方主官必須升堂判案,不存在立案難的問題,審判過程也相當地公開化——至少,央視的古裝劇是這麼教育我們的。

  而現在的“信訪”,通常是不能立案,或對判決結果不接受,司法程式走不通了,才去找信訪部門,當地解決不了才“越級上訪”。相信“信訪”有用,或者說寄希望於信訪途經的人,那是因為還相信一句民間老話“中央的政策是好的,都是地方的歪嘴和尚把好經念歪了”,所以他們才不惜傾家蕩產跑到北京上訪。如果說“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是對皇上的盲目崇拜,那現在的人不信地方官而信上級部門就更不靠譜了。因為在王朝時代,縣一級的主要官員都是朝廷命官(是吏部相當於今天的中組部任命的),而且實行科舉制之後,這些官員多是經過嚴格考試的;而現在的官員層級多,縣級官員很多連“省管幹部”的資格都沒有,但他們都是上級選拔任命的。管理層級一多,自然就魚龍混雜,但一級護一級更混亂,絕無“家天下”時代“江山社稷”的產權關係明確,利益關係也相對簡單明晰。

  如何改變目前上訪者“信訪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局面?當然不是讓他們都不信,既不信法也不信訪,既不信下,也不信上,那是最可怕的:那就只有一條路,官逼民反,暴民造反,也就是《尚書》上說的老百姓絕望了,詛咒朝廷滅亡,願意與統治者一起完蛋(“時日曷喪,及汝偕亡”)。

  如果我們不改變令人失望的司法現狀,儘可能實現“讓民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公平正義”,而不管當事者是否服氣,只強調涉法涉訴的案件在司法程式終結,這樣來減少信訪的壓力,那就是堵不是疏,是對危害社會穩定的地雷,不排除隱患而掃除標記而已。

鄢烈山:應該多一些職業打假人

  “職業打假人”是個頗有中國特色的概念。按理說,政府相關的部門也不少,什麼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它們的行政職責之一就是監督各類企業和經營行為,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和經營服務,否則就是不作為甚至瀆職。可事實上,各種假冒偽劣氾濫,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和智慧財產權的行為依然屢見不鮮。

  所謂“職業打假人”,就成了把打假當生意做的人的專用名稱。比如,王海,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就以專事購假索取雙倍賠償而聞名全國。在有關爭議中,我是毫不猶豫支援王海的。我希望中國民間多些王海,讓製假售假者陷身“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防不勝防,從而得不償失而斂手。

  可是,十多年後,製假售假者日漸猖獗,以致國人為食品安全、藥品安全而惶惶不安;為此也提高了食品製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賠償標準,即消費者發現購了偽劣產品可以索取十倍售價的賠償。然而據《新快報》9月13日報道,廣州市一位審判長劉冬梅法官說,”針對職業打假人及其訴訟,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全國各地法院支援與否在判決上尚未完全統一,廣州市本地的法官們對此也‘很糾結’。”

  劉法官明確地說,對“職業打假人”,是“消費者支援,商家痛恨,行政主管部門態度模糊”(包括法官們“很糾結”)。看來,廣大消費者與我的心態差不多,不管白貓黑貓能捉耗子就是好貓,就支援。“商家痛恨”可以理解,製售假冒偽劣的商家要是不痛恨與他們作對的人,那倒是怪事。行政主管部門何以態度模糊呢?他們自己沒有管好市場,要公然站出來反對民間打假,豈不是伸出腦袋接磚頭找拍?

  廣州的法官們之所以對職業打假人“很糾結”,是因為從社會效果看,他們承認這樣的現實:廣州每年的消費權益官司,“大部分”是由職業打假人發起,一般的消費者遭遇侵權時,又做不到訴訟維權,這種情況下,對職業打假人“如果完全不支援的話,對整個市場是一個不利導向”;而從行為動機看,“職業打假人的目的,不在於退貨,而在於兩倍、十倍賠償。”劉冬梅說:“不能否認其打擊違法經營的客觀作用,但他們的行為有點‘以暴制暴’,該行為說不上是一種很誠信的目的。”

  在我看來,如果摳字眼,“以暴制暴”未見得就是壞事。國家機器(包括軍隊、警察等)就是靠強制力(說到底是暴力)維持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的,它要制伏的就是那些敢於用暴力侵犯國際法和國內法所保障的秩序的集團和個人。人們反對的是“以暴易暴”,比如沒有制度進步的改朝換代,“一將功成萬骨枯”,不值得付出社會代價。又比如,今天報道一家討債公司老闆被判七宗罪,他就是“以暴易暴”:受委託找“老賴”去討債似無不可,但他用非法關拘債主的方式逼追,那就是私設公堂侵犯人權,與黑社會組織的行徑差不多了。

  為什麼要摳職業打假人的動機呢?這種道德潔癖不禁使人想起,以前我們有個“投機倒把”罪。經商當然想賺錢,當然要“投機”,所謂“投機倒把”罪,實際上就是反對市場經濟。眾所周知,後來我們有了股票證券市場,那些不把錢存國家銀行而拿到股市的人,不都是想投機嗎?動機大大地不純呢!再如,前不久,公安機關懸賞通輯殺人狂魔周克華,那不是告訴全國人民,提供線索可以是為了鉅額獎金而不一定要是為社會除害嗎?

  我們是動機與效果統一論者,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只要對打擊犯罪有利,對淨化社會秩序有利,對廣大消費者有利,我看沒有什麼可“糾結”的。支援“職業打假人”放手打假,只到他們無假可打而“失業”豈不是好事?

蔡立博:老人受訪為何說“不想活”?

   繼“你幸福嗎”的民生採訪之後,央視新聞中心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重陽節,推出年度大型新聞公益行動“2012我的父親母親”,記者分赴全國各地採訪老人,關注老年人的生活和想法。央視記者在北京採訪一位71歲的老人和他從天津來探望的80歲姐姐時,問他們現在最在乎什麼?那位看起來很硬朗的80歲老奶奶稱,年齡大了,不希望活著,這位老奶奶說現在的孩子不像從前的孩子,從他們身上感受不到溫暖。

  這位老奶奶的感受也許是我國現在大部分老年人的共同感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再加上經濟發展城市化程序的加快,“空巢老人”成為這一時期我國的一個特有現象,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在精神上越來越感覺孤單,感受不到兒女膝下和家的溫暖。

  “空巢老人”不僅讓很多老人享受不到高質量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成了影響廣大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難題。面對這一現實的社會問題,國家和一些社會團體先後呼籲廣大在外打拼的年輕人能常回家看看,但是好多年輕人由於各種原因始終不能常回家看看,更重要的是還有更重要的社會問題以至廣大的年輕人不能常回家看看。

  工作壓力大、收入不高。在各大城市打拼的上班族,雖然說月收入高的有上萬塊,而大部分只有幾千塊而已,在這幾千塊中還要支付房租等等各項生活開銷,最後能剩下的也就不多了,有孩子的生活就更加窘迫了。而在我國各大城市的上班族生活壓力在世界上可謂是數一數二的,長時間的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使他們感受不到的生活的樂趣,好多人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回家一趟車費不說了,還要給這個紅包那個紅包,經濟因素也是好多年輕人對回家望而卻步的重要因素。

  假期少、車票難買。據統計,除了週末我國的帶薪休假天數在世界主要國家的排名中也是比較靠後的,就國慶和春節比較長,適合長途旅行其它節日均不適宜長途旅行,難得有的假期對好多上班族來說就是明日黃花,領導讓你加班你又不得不加。我國的買票難由來已久,無論是汽車票還是火車票,雖然現在有多條線路的高鐵在執行,但是高鐵的票價是普通硬臥的兩倍,這樣的票價對廣大中低收入的上班族來說是難以承受的,除非春節被高鐵下,平時過節回家如果買不到普通火車票,好多人為了省時、省力、省錢就放棄回家了。

  個人因素。現在的上班族不但生活壓力大,而且好多適婚的年輕人還沒有解決個人問題,沒有女朋友或男朋友陪著一起回家將面臨來自父母的強大壓力,每次回家父母、親戚、朋友的逼婚或者嘴裡總是念叨的那點婚姻事情,使得好多年輕人感覺不厭其煩,難以適應、不敢面對,時間長了他們對回家就產生了畏懼之心,然後就逃避回家。

  時代變遷、家的味道變得越來越淡。以前,大部分人回家都很珍惜和家人團聚的日子,人們相互噓寒問暖、徹夜交心等等。隨著時代的變遷,手機、電腦的普及使得好多人沉迷其中,而現在好多年輕人即使回家也不珍惜這難得和家人團聚的日子,不一會就沉迷於玩電腦和手機當中,特別是一些手機控和電腦控。前段時間,媒體報道了一家四口過節回老家了,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不一會兒年輕人各個就玩起了智慧手機,老爺爺氣的摔碟子走人了。我們每一個人回家要珍惜和家人團聚的日子,不要讓手機、電腦、麻將等成了自己的主人,要多和老人交流、談心,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兒女的溫暖。

  造成“空巢老人”在我國這一怪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經濟發展中,區域發展的不平衡造成的,華東、華南、環渤海地區經濟發達,廣大中西部的勞動力拋下老人前往上述地區打工。

  “空巢老人”不但讓老人感受不到家的溫暖,更是在精神上更加無趣。要實現真正的“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首先我國在經濟發展中各個地區要實現協調、同步發展、縮小差距,力爭讓人們同城就業避免長距離打工;國家更應該加大改革增加人們的收入、提高生活指數。雖然這些不是一朝兩夕就能實現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不是心中的烏托邦,這是社會發展的方向、目標和趨勢。


閩南石竹石影常留鶴 竹空盡作龍

  石竹山,位於福清宏路鎮西25公里處。此山因“石能留影常來鶴,竹欲摩空盡作龍”而得名。山上有勝景石竹寺、獅子巖等128處。明朝徐霞客遊記中說:“岩石最勝,亦為九仙祈夢所”,現為福建省十大風景區之一。   石竹山以石奇竹秀、道教名山、祈夢聖地而馳名,此山“石能留影常來鶴,竹欲摩空盡作龍”。從東面看石竹山,如一 ...

阮次民間保釣缺少優勢

     著名評論員 阮次山   梁茵:我們來關注香港的保釣運動,在"啟豐二號"15號下午的時候,有七名船員成功的登島 了,而且是在島上插上國旗宣示了主權,但是隨後登島人員和船上人員一共14人,包括鳳凰衛視記者蔣曉峰都被沖繩警察本部以非法入境罪逮捕,並且移送到了那 霸。那麼,根據日本媒體的報道 ...

晶報為北京捐款為何被民眾反感

     知名時評人五嶽散人抵制捐款   自然災害之後對受災地區進行捐款,是人之常情,只要合情、合理、合法,本不可厚非。但是北京大雨之後,也號召全國捐款,這就不得不令人生疑了。   北京日前召開相關會議決定,由機關黨員幹部帶頭,在全市範圍內發起為“7·21”特大自然災 害救災捐款活動,號召和凝聚全市群眾眾志成 ...

周碧華中國人為何到尊重?

  倫敦奧運會正在火熱的進行當中,而在這次奧運會上,我卻看到了另一面:中國在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 二之後,中國人仍然得不到尊重的事實再次得到印證。中國16歲小將葉詩文以破世界紀錄的成績摘得女子400米混合泳的金牌之後,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體 育記者鄧肯·懷特發文指葉詩文的表現有太多疑點,並用“不可思議”這樣不 ...

單福我們不要只是指責袁厲害

  蘭考的一場火災,把袁厲害推向了風口浪尖。針對此事,我個人覺得我們的媒體及我們的政府不該過早地將袁厲害的收養行為與這起火災捆綁;更不該由於這場火災,就把袁厲害的收養行為說得一無是處,全盤推翻。   說火災,是不是先得了解下火災的真正原因?如果是取暖用器引起的火災,這算天災還是人禍?退一步說,即便袁厲害有監管 ...

吳為用雕塑凝固一段不可忘卻的記憶

  剛剛過去的這個清明節,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掃的市民絡繹不絕。3天裡,祭奠人數突破10萬人次。館前廣場,一位悲愴“母親”的雕 塑前,擺滿了一束束鮮花,寄託著人們的哀思。這座高達11.5米的主題雕塑《家破人亡》,是中國雕塑院院長、南京大學教授吳為山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 館精心創作的系列作品 ...

侯金亮靈隱寺為何下星巴克?

     靈隱寺的星巴克   9月21日下午,上海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官方微博“星巴克江滬浙”釋出訊息:杭州靈隱門店將於明天開門迎客。訊息一出,網路一片沸騰,網友紛紛發表評論,有網友調侃星巴克“不僅入得皇城,還入得空門”。   星巴克傍上靈隱寺,剛要開門營業,旋即遭到了網友“狙擊”。佛門旁多了一個西方快餐文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