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為什麼叫老年節+關於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重陽節為什麼叫老年節 關於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還被稱為菊花節、茱萸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有何習俗?”“重陽節何時成為正式節日?”“為什麼把老年節定在重陽節?”
重陽節為什麼叫老年節?
自古以來,九月初九就被賦予了“長壽”的含義,因此重陽節也就慢慢有了老人節的含義。這一天,老年人要透過登高,飲菊酒等方式來祈禱長壽。
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敬老節”。為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健康發展老齡事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2013年7月1日實施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重陽節為我國“老年節”。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吃重陽糕
重陽糕,也叫“花糕”“菊糕”“發糕”等,為重陽節的傳統食品。糕上還要插五色小彩旗,糕上印兩隻羊,取“重陽”的意思。有的地方在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放兒女額頭上,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還有的地方,祝壽回禮就要送糕,也取了高壽和步步高之意。
賞菊
重陽節的時候是是菊花開放的最佳時間,也是賞菊的好時候,在花團錦簇的菊花從中,去感知生活的美好。大概古人就是喜歡這樣的一份寧靜,現代生活十分的浮躁,所以人們紛紛效仿晉代世人陶淵明,隱世與菊為伴,而賞菊習俗也是從此刻流傳於世。
插茱萸
農曆的九月正是茱萸氣味最濃的時候,所以人們會準備一些新鮮的茱萸插在頭上,戴在臂上或者掛在大門上,其目的與端午節插艾草一樣。只不過端午節是為了“避午”,重陽節是為了“避寒”,都是一種躲避的行為。
賞菊
菊花是中國的名花,是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因菊花具有高潔、質樸的品格,才有東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唐代孟浩然《過故人莊》中也寫到:“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飲菊花酒
秋分之後,寒氣出現,萬物凋零。而菊花卻不怕寒冷,依然迎風綻放。所以人們就認為菊花不怕寒氣,於是就用菊花釀酒以禦寒氣。比如明代時,人們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諸藥”。李時珍也說:菊花酒“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痺,消百病”。
登高
重陽節的時候不僅是菊花開放的好時候,而且此時秋高氣爽,最是適合登高遠望。 自古代起,民間就有重陽節登高的傳統,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篇也很多,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是其中一篇名作。
放紙鳶
人們在三月三也有放紙鳶的習俗,是為了迎接春天的到來,萬物返青。而重陽節時,萬物開始凋零,所以人們登高放紙鳶是為了送別:一是送別大火星下沉,二是為了送青。因此人們在重陽節放紙鳶時,要讓紙鳶飛得越高越好。
而且等紙鳶飛到高空之時,人們還會故意將線剪斷,讓紙鳶隨意飛去,寓意著把“晦氣”帶走了。當然這也是人們祈求平安的一種習俗。
中元節來了,中元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有的地方過七月十四,有的地方過七月十五。中元節是追懷先人的傳統節日,除了放河燈、焚紙等習俗,還會準備一些貢品祭祖,以表達敬祖盡孝之情。
中元節的習俗
祭祖
中元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在民間俗稱為鬼節、七月半,中元節在佛教中也叫盂蘭盆節。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時期,初秋夏末之時,農作物開始漸漸成熟,民間早就有祀祖的習俗,大家用新下來的新糧食作供品,向祖先報喜秋天的好收成。所以在中元節,人們七月十五日要去上墳掃墓,擺上水果等祭品,開始祭拜祖先。
放水燈
也叫"荷花燈"。主要為使神光照破幽冥,使亡靈乘光得悟,脫出冥界。因此水燈施放有開光引道、普渡孤魂之說。
水燈是放進水裡的紙燈,把水燈放在河流中,隨波逐流而去。放水燈前,岸邊還會請僧道誦經致祭,並準備牲醴及祭品。但有些地方風俗、則以放水燈作為許願祈福的用途。
水燈款式各有不同、有些是比較簡單樸實、有些則華麗美觀。但它們的作用大致都是相同。
燒街衣
這是香港自開埠以來一直儲存至今的民間風俗。一踏入農曆七月,人們都會於入黑後,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人們“燒街衣”的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禦寒,有食物裹腹。
吃鴨子
在中元節這一天全國人民都會吃的一種食物——鴨子,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的目的一是為了壓住鬼魂,二是因為鴨子會游泳,人們希望藉助鴨子將親人的亡魂渡河回家。雖帶有一絲迷信色彩,但也是人們期盼生活無憂,家人平安的一種美好願望。
做茄餅
民間認為,茄餅可以成為已故祖先前往盂蘭盆會的乾糧。每到中元節這天,老南京人家家戶戶做茄餅,也就是把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實,茄餅如今已是一道再尋常不過的家常菜,想吃的話隨時可以做一盤解解饞哦。
吃扁食
在江蘇省的東縣鄉,很多鄉民在中元節當天都會吃扁食(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現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餃子,其實扁食和餃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餃子的區別,首先在皮,其次在餡。
蒸麵羊
舊京及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一對面羊。
燒袱紙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吃“餃餅”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節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於春捲的食物。相傳,餃餅筒是濟公所留下來的:濟公在國清寺為僧時,見每一餐都剩下許多菜,覺得很浪費,就把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裡供下一餐再食用,這種做法受到了眾僧的喜愛,便流傳至民間。
立冬北方習俗 你知道北方立冬習俗有哪些嗎
立冬北方習俗 你知道北方立冬習俗有哪些嗎
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立冬節氣傳統習俗。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冬泳
現在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 冬天的到來。
秋收冬種
這時節正是秋收冬種的大好時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氣,搞好晚稻的收、曬、晾,保證入庫質量。
燒香
滿族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5—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喝羊肉湯
在山東滕州,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而且,羊肉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熱量,禦寒效果極佳。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建議不要吃狗肉——狗狗是人類最好的夥伴)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北方立冬吃餃子的習俗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我國河東水西“老天津衛”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在小屋裡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在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即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藮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立冬餃子的做法
1.麵粉加入適量的水和成麵糰蓋上保鮮膜餳著。
2.準備餡料。香菇摘洗乾淨焯水,然後過冷水再反覆清洗乾淨,一定要注意香菇表面的碎末末,只有焯水後才能清洗乾淨。胡蘿蔔去皮洗淨,白菜在淡鹽水中浸泡10分鐘以上,反覆清洗乾淨。
3.很多人做白菜餡一直糾結要不要焯水,大海告訴你一定不要焯水,焯水後不但營養流失,而且口感不好。正確的做法是大白菜洗淨切碎,加點鹽醃製10分鐘,然後攥掉水分就好了,口感脆嫩。胡蘿蔔擦絲,香菇切碎,蔥去皮洗淨切碎。
4.雞蛋打散,炒鍋加入適量的油(可多加一點,拌餡時不另加油),倒入雞蛋液攪拌碎碎的煎熟。
5.取大盆,所有餡料食材放入盆中,加入五香粉、鹽、胡椒粉、蠔油。拌餃子餡加點蠔油很提鮮呢。
6.攪拌均勻,餡料就準備好了,聞著就香。
7.包餃子:麵糰揉成長條,均勻的切成若干個小面劑子,擀成餅皮,包上餡,捏成餃子。
8.煮餃子:水開後餃子入鍋,再次翻開後點入冷水,反覆2次即可出鍋,餃子煮的恰到好處。
9.出鍋,立冬素餡餃子來啦,喜歡的朋友試試吧!
立冬北方習俗 你知道2021北方立冬習俗新增了哪些嗎
導語:現在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那麼你知道2021北方立冬習俗新增了哪些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立冬北方的習俗吧。
立冬北方習俗 你知道2021北方立冬習俗新增了哪些嗎
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 ...
年夜飯的習俗 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1、除夕吃年夜飯,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魚,魚“餘”同音,年年有“餘”,圖個吉祥,圖個喜慶。
2、廣東人十分注重除夕的“團年飯”,除閤家團圓、聚天倫之樂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趕回來過新年。
3、河南人年夜飯必不可少餃子,每到大年三十,從上午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剁餡、擀皮忙活起來。根 ...
24節氣穀雨節知識及習俗 這三個習俗你知道多少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根據專家的考古研究和學者的調查,他們留給了後人許多即使在現代也能使用的一些知識。比如二十四節氣,根據時間的變化來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情。在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中,我們的生活也是十分豐富的。
24節氣穀雨節知識及習俗 吃香椿
穀雨時節,習俗眾多。吃春,古人認 ...
古人在重陽節有秋遊的習俗又叫辭青寓意是什麼
古人在重陽節有秋遊的習俗,又叫“辭青,寓意是辭別青綠,告別青春。
重陽節之所以稱之為“辭青”,其實有告別青草的意思,秋季來臨,到了豐收的季節,隨著霜降的來臨,植物的葉片開始變成金黃,而青草的綠色會越來越少,會隨著每一次外出旅遊,見到的青色會越來越少,所以把重陽外出旅遊稱之為“辭青”。 ...
清明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 ...
你知道臘八節麼 它有什麼習俗
今天是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在中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
臘八節由來
臘八節的由來有兩個傳說。
一說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十二月初八這天因飢餓勞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發現,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徹大悟,得道成佛。
還有一說,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時給財主放牛,因牛腿摔斷被財主關在一間屋子裡, ...
你知道父親節的由來與習俗嗎
一起來跟著萬年曆小編來看看父親節的由來是什麼和父親節的習俗是什麼吧
父親節的由來是什麼?父親節的習俗是什麼?
母親節一個月之後就是父親節,也就說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父親節,2013年的父親節是6月16日。
父親節是一年中特別感謝父親的節日,有各種各樣的慶祝方式,大部分都與贈送禮物、家族聚餐或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