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齋節的風俗有什麼 開齋節有什麼民俗活動
開齋節是宗教大集會,在節日這天,穆斯林沐浴淨身,換上最美的或最乾淨的衣服,聚會在一起禮拜、祈禱、記念真主,互相問候、關懷和友好。
開齋節是穆斯林的珍貴日子。節日裡,每個穆斯林都有幸參加各種祈禱和禮拜活動,以提高個人品性和道德修養,指望真主予以更多恩典和收穫。
開齋節也是穆斯林自我反省、自我更新、仁慈好施的日子。開齋節應當更多地想到平日可能被遺忘的老人、親友、孤寡和窮人。由於穆斯林是祈求真主賞賜恩惠,所以首先應當感讚的是真主已經賞賜人們的恩典,並以自己富裕的條件和施捨給那些需要精神和物質幫助的人以力所能及的援助。透過一次成功的爾德節日,個人、家庭和社會都將在真主的綠蔭下提高一個精神階梯。
開齋節的日期是迴圈的,三年提前一個月,按陰曆計算,遇到3的倍數就會變動一次。
開齋節那天不許延長或額外守齋戒,也不許可無節制地吃喝。
開齋節的含義
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有其本身曆法,以月球環繞地球的執行來計算,亦即是陰曆。與中國農曆不同,它沒有用閏月來調整與陽曆的同步關係。伊斯蘭曆第九個月稱為“萊麥丹”,就是教徒守齋的月份,每三年向前提早一個月,因此有時在冬天出現,有時在夏天。按照夏季的日出日落時間,教徒需由早上約四時二十分起守齋,至傍晚約七時十分才可吃簡單清淡的晚餐。
廣義齋戒:
廣義的齋戒要求人們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慾、表裡一致,對耳、目、身、心、嘴都要有所節制,要做到耳不聽邪,目不視邪,口不道邪,腦不思邪,身不妄邪。如果禁飲食,挨飢餓,而心不正,行不端,也是不符合齋戒真諦的,也是不完美的。
在齋月期內,回族群眾很重視“蓋迪爾夜”,也有的叫“坐夜”。關於此夜的確切日期,《古蘭經》中無明文可考,回族群眾通常從最後三個單日內選取居中之日,即第二十七夜。也有相當多的穆斯林,包括國外的穆斯林認為“蓋德爾夜”隱藏在齋月最後十天中的任何一天裡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不主張把它定在第二十七夜,但也不反對那些希望“蓋德爾”夜在第二十七日晚上的人們的做法。“蓋德爾”,原為“前定”、“高貴”之意,回族群眾認為在這夜,安拉把全部《古蘭經》透過哲卜利勒天使下降給穆罕默德,認為這“高貴的夜間,勝過一個月”。《聖訓》也說:“誰使蓋德爾夜充實功修,誰都能獲得七十二年善功的回賜。”因此這一夜,回族群眾一般都要做一些可口的開齋飯,請人吃飯,或齊聚清真寺或住宅中禮拜、圓經、祈禱,贊主懷聖,徹夜不眠。
經過一個月的封齋,月終望見了新月,意味著齋期結束,回族群眾自然歡欣鼓舞,都以無比喜悅的心情迎接開齋節的到來。在節日會禮前,回族群眾都履行交納課稅的義務,通常按各家人口多少計算,舍散“菲土爾”錢。回族群眾一般都自己願意履行這種義務,否則就失去了齋戒的完美性。
狹義齋戒:
狹義的齋戒要求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吃飽喝足。如有人起晚了,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要禁止房事。斷絕一切飲食,無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不能吃一點東西,也不許喝一口水。
在齋戒期間,平時抽菸的人必須戒掉。這樣,封齋使回族逐步養成了堅韌、剛強、廉潔的美德,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營養過剩現象較普遍,一段時間的齋戒有利於身體排毒,淨化。
齋戒,是伊斯蘭教的五功(心有念功、身有禮功、性有齋功、財有課功、命有朝功)之一。伊斯蘭教的齋戒,重在信念。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迪菲圖爾”的意譯,“爾迪”就是節日的意思,回族將開齋節視為最大的節日,因此將開齋節稱為“大爾迪”,但維吾爾族認為古爾邦節才是最大的節日。因為新疆是維吾爾自治區,所以政府規定古爾邦節為穆斯林放假3天,非穆斯林放假1天;開齋節為穆斯林放假1天,非穆斯林照常上班;其餘六大節日均不放假。實際上在中東大多數穆斯林國家在“古爾邦”節放假的天數也是多於在“開齋節”放假的天數的。
伊斯蘭教規定,9歲以上的女性和12歲以上的男性穆斯林,每年齋月即希吉來歷的萊買丹月即九月,都要封齋一個月。在封齋期間每日兩餐,大約在日出前1小時和日落後1小時進餐,白天禁止吃喝和性行為。
一般中年婦女在家待客,年輕夫婦、未婚婿要帶上禮物,在節日的第一、二天去岳家給岳父母拜節。許多青年還在佳節舉行婚禮。節日期間回族的小輩要上門給長輩拜節,全家吃“粉湯”。
開齋節有什麼民俗活動 開齋節的習俗有哪些
齋戒
新疆地區突厥語系的穆斯林稱其為“肉孜節”。寧夏部分地區的回族穆斯林則稱它為“大爾德”;甘肅、青海和東部地區的一些回族穆斯林也稱其為“大爾德”。
對開齋節在各地儘管稱謂不同,但實際就是一次規模盛大、禮義隆重的宗教文化節日,其隆重程度猶如漢族群眾的春節,藏族同胞過藏年。開齋節前夕,外面工作的、做買賣的、出差的穆斯林都要提前趕回家中,與家人共度美好節日。
炸油香
開齋節期間,穆斯林家家戶戶都要炸油香、饊子、烹調佳餚、宴請賓客等。這種風俗,追根溯源,其中還有一段傳奇故事:相傳,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聖人在一次戰鬥勝利後,凱旋歸來時,穆斯林們爭先恐後地邀請他到家做客,可穆罕默德聖人沒有到富人家赴宴,卻到了一位非常貧困的穆斯林老人家做客,而老人也沒有美味佳餚招待穆罕默德聖人,只能端出了油汪汪、香噴噴的“油香”讓其品嚐,穆罕默德聖人高興的用右手撕了一塊吃了,其餘的分給了圍觀的小孩。從此穆斯林形成吃油香時用右手撕開吃的習慣。
清真寺朝拜
開齋節一般為期三天。第一天從拂曉開始,家家戶戶都早早起來,打掃室內室外、院內院外、巷道廁所,給人以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成年回族穆斯林都要洗大淨,沐浴淨身。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衣服,孩子也都把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梳得光光亮亮的。穆斯林群眾聚會的場所清真寺,節日前也要修葺一新,打掃得乾乾淨淨。有的地方還專門懸掛“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橫標和彩燈,大約到早晨八點以後(有的地方以敲響會禮鐘聲為準,有的地方念三遍“隨倆”),穆斯林群眾攜帶小毯子或小拜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彙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參加會禮的穆斯林過多(有達萬人之多),清真寺容納不下,就另擇一處地勢平坦、寬敞乾淨的場地作為會場。當阿訇宣佈會禮開始,群眾鋪下毯子或小拜氈,脫下鞋子,面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天房方向叩拜,完成天命拜功。
什麼是齋月
齋月系阿拉伯語“萊麥丹月”(九月)的意譯。教法規定,穆斯林在九月履行齋戒功課是五樁天命之一。史料記載,齋月從穆罕默德由麥加遷徙到麥地那第二年九月開始的。《聖訓》中有“你們要見新月而封齋,見新月而開齋。”。因此萊麥丹月的齋戒最多30天。伊斯蘭教法規定:齋月期間,除患病者、年邁者、體弱者、智殘者、旅行者、幼童、孕婦、脯乳婦、產婦以及在外作戰計程車兵外,成年穆斯林從黎明到日落期間不飲不食、不娛樂、不性交。直到太陽西沉,方可進食,謂之開齋。伊斯蘭教齋戒的意義除完成宗教功課外,主要在於陶冶人的性格,剋制人的私慾,體會窮人飢餓之苦,萌發惻隱之心,以資濟貧行善。
伊斯蘭教認為,齋月之所以是尊貴之月,原因是:①該月為開始降示《古蘭》的月份;②“蓋德爾夜”在該月。齋月來臨,穆斯林歡欣鼓舞,如同過節。一些伊斯蘭國家,人們常常通宵達旦切磋教義、進行交往和社會活動。該月內,穆斯林除完成齋戒功課外,還注重施捨和履行每晚的“特拉威哈”拜(齋月拜)、誦讀《古蘭》等。
開齋節是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之一,它是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等少數民族穆斯林共同歡度的節日。
伊斯蘭曆每年9月為齋月,在齋月期間,只要是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應全月封齋,即每日從拂曉至日落禁止飲食、娛樂和房事。
回族人認為齋月是吉慶之月,如果在這個月裡做善事,就可獲得成倍的酬報。入齋當天的凌晨四點左右,各個清真寺的師傅會到趕到宣禮塔上打梆子,人們聽到聲音後,起來洗臉、洗手、瀨口,做飯封齋。
開齋節期間,每家都準備饊子、油香、課課、花花等富有民族風味和特色的傳統食品,同時還要宰羊、雞、兔等,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
中元節是漢族祭祀祖先的節日。稱為“中元”,原本是道教所命名。在潮汕,這個節日的種種活動,都同道教無關。民間幾乎沒有稱它為“中元節”的,都把它叫做“七月半”,因為節日就在七月十五。
潮汕七月半的節日活動,圍繞著祭祀祖先進行。清代本地方誌的記載,數乾隆《普寧縣誌》最詳細:“俗謂祖考魂歸,鹹具神衣、酒饌以薦 ...
被列為文物保護點的漳州最小水上廟宇——進發宮,10月27日下午迎來一年一度的民俗活動——“送王”。
進發宮被供奉在一條船上,船位於九龍江舊中山橋上游。這座廟,寬約90釐米,長約85釐米,高約88釐米,十分袖珍。據傳,進發宮已歷經500多年滄桑,“送王”儀式代代相傳,已延續百年。
據廟裡的負責 ...
湖坪中秋民俗活動“裝故事”演出中 “我們家盈盈真勇敢,再笑一個,讓記者拍照留影!”盈盈是樂安縣湖坪鄉高屋下村的16個月大的女童,今年中秋期間,被村裡選派參加了為期7天10場“裝故事”的演出活動。9月11日上午,記者在湖坪街道拍攝“裝故事”活動時,盈盈的奶奶十分高興地要求記者給盛裝下的盈盈多拍攝幾張照片。
...
日本採用太陽曆(譯註:陽曆)始於明治六年(1873)一月一日,官方自此以後就使用根據太陽曆的年月日了。但是,太陽曆的年月日與一直以來使用至今的舊曆的年月日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季節感上也不能相對應。因此,在這之後舊曆仍然被使用,並且,對於作為新曆的太陽曆的利用也想盡了辦法。太陽曆真正作為唯一的歷制、漸漸形成 ...
社壇,是供奉后稷神,故稱社稷,俗稱社公。但供奉之神不是偶像,多是以石頭代替或以石碑刻上后稷之神,有的只是刻里社的社名(因明代制度一里設一社)。第一忠義社,社內建有石麒麟影象,故有麒麟社之稱。自明至清代,佛山約有 40 餘社之多。
祭祀社壇,傳說與古代祭初地祗有關,佛山也不例外 ,因相沿日久,舉行祭社多 ...
安義民間燈綵種類繁多,主要有龍燈、板燈、馬燈、花籃燈、蚌殼燈和採蓮船等。每逢新春或重大節日、重大活動,民間燈綵活躍於城鄉各地,深得遊客喜愛。
龍 燈 由龍頭、龍身、龍尾組成,共七節、九節不等。有游龍與滾龍之分。游龍又稱懶龍,只遊不舞,安義石鼻鎮、黃洲鎮一帶多見,滾龍則需另加龍珠一節,龍燈隨龍珠方位上下 ...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