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麻煩列舉一些出自論語的成語格言

麻煩列舉一些出自論語的成語格言

  成語:

  1、溫知知新: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2、見賢思齊:指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3、學而不厭:指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4、循序漸進: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

  5、欲速不達:指想求快速,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格言: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求出自論語和孟子中的十個成語

  1、有教無類,出自《論語.衛靈公》,意思為受教育不分貴賤、賢愚,機會都是均等的;

  2、始作俑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為開始製作俑的人,泛指惡劣風氣的創始者;

  3、萬仞宮牆,出自《論語.子張》,意思為隨便聽來的話,又隨便傳說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4、患得患失,出自《論語.陽貨》,意思為擔心得不到,或者對得到的東西擔心失去。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很重;

  5、里仁為美,出自《論語.里仁》,意思為選擇風俗淳樸的居所,人才會如沐春風,德行才會有進步;

  6、見賢思齊,出自《論語.里仁》,意思為遇到比自己賢能的人不應嫉妒,學習對方的優點,使自己改進向善,成為賢能的人;

  7、述而不作,出自《論語.述而》,意思為指將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陳述並沒有加入自己的思想,也指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創作。

出自論語孟子的成語有哪些

  1、不恥下問: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出自《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誨人不倦:形容教導特別耐心,出自《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手足無措:形容慌張得不知如何是好,出自《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4、拔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5、杯水車薪: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為人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6、彼一時,此一時:表示時間不同,情況有了變化,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出自中好聽的男孩名儒雅大氣

  1、【博文】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博”字寓意著博學、有才,“文”代表著文化,文學。博學的知識來自於書本,同時也是父母對於孩子的美好期望。   2、【君若】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君”是在封建時代指帝王、諸侯等,在如今也指男士和 ...

擇善而從出自

  《論語述而》。擇善而從,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執政大臣魏獻子把祈氏的領地分為7縣,把羊舌氏的領地分為3縣,委派與提拔一些地方長官。他想啟用魏戊,擔心人家說他偏私,問大夫成傳,成傳認為只要有才德,就不 ...

志士不飲盜泉水出自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出自著作的屍佼《屍子》。原文:“孔子過於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 譯文: 孔子路過盜泉時,口渴也不喝,因為他憎惡這個名字。舊時人們飲用這句話,表示堅守節操,不汙其行。屍佼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道家等思想家,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屍子》中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這是迄今在中 ...

一言而喪邦出自哪一篇

  一言而喪邦出自《論語》子路篇。原文是: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意思是:魯定公又問:“一句話可以亡國,有這樣的話嗎?”孔子回答說:“不可能有這樣的話,但有近乎這樣的話。”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哪一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語出於《論語·顏淵篇》,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中國的《論語》就如同西方的《聖經》一般,是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區域文化的概括和統領。《論語》分二十篇,其中的《顏淵篇》主要講述了孔子對“仁”和“恕”的解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 ...

任重道遠出自哪一章原句是什麼

  出自《論語·泰伯》。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意思是: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成自己的任務,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走得很遙遠。 ...

捨生取義出自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的兼得,捨生取義著也選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論述道德標準和政治節操的說理散文。孟子以嚴肅的態度,莊重的語言,闡述了一個重要的主張:義重於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捨生取義。一個正直的人,有道德修養的人,應該為義而生,為義而死,必要時要“捨生取義”,而不能“見利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