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鼠狼拜月是一個傳說,這個說法要從“黃鼠狼拜月亮-裝神弄鬼”這個歇後語說起,意思是有人在背後搞小動作,裝神弄鬼。關於歇後語的由來,有人說他親眼見過黃鼠狼排成一排對著月亮膜拜,但並沒有得到證實。
2、黃鼬(學名:Mustela sibirica):是哺乳綱、鼬科的小型的食肉動物。俗名黃鼠狼。體長28-40釐米,尾長12-25釐米,體重210-1200克。雌性小於雄性1/2-1/3。頭骨為狹長形,頂部較平。體形中等,身體細長。頭細,頸較長。耳殼短而寬,稍突出於毛叢。尾長約為體長之半。冬季尾毛長而蓬鬆,夏秋毛絨稀薄,尾毛不散開。四肢較短,均具5趾,趾端爪尖銳,趾間有很小的皮膜。肛門腺發達。雄獸的陰莖骨基部膨大成結節狀,端部呈鉤狀。周身皮毛棕黃或橙黃色。
1、黃鼠狼拜月是一個傳說,這個說法要從 “黃鼠狼拜月亮-裝神弄鬼”這個歇後語說起,意思是有人在背後搞小動作,裝神弄鬼。關於歇後語的由來,有人說他親眼見過黃鼠狼排成一排對著月亮膜拜,但並沒有得到證實。
2、還有一種說法,月亮屬陰,這些黃鼠狼是在吸收月亮的精華,修煉成精,然後附著人體變成人過日子,因為這些人有知未來的本事,因此被稱為黃大仙,現在在一些偏遠地方確實供奉著黃大仙。
3、黃鼠狼生活習性:
黃鼬食性很雜,主要以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在野外以老鼠和野兔為主食,例如田鼠、松鼠、小鼠和野兔,儘管野兔在短距離內跑得很快,但在長時間的高速追逐下,最後總會由於恐懼和力竭而被趕上咬斷脖頸,做了黃鼬口下的犧牲品。
也吃兩棲動物、魚類、鳥卵、昆蟲和腐肉,並且在季節性供應時以松子為食,在住家附近,常在夜間偷襲家禽,首先吸食其血液,再吃內臟及軀體,性嗜吸血,以臭腺放出臭氣自衛,據調查,每頭黃鼬一夜之間可以捕食6-7只老鼠。
1、黃鼠狼抬起前爪站起來是為了觀察周圍環境有無天敵和危險,和拜月無任何關係。
2、黃鼠狼拜月的傳說是因為黃鼠狼有靈氣(有些地方稱為黃仙),日為陽、月為陰,月圓的時候為月之陰極。它們集體拜月是採集月圓時最純的陰性的靈氣。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 ...
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這祭月、拜月的風習。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巖尖變的。巖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親的愛戴。後來,他不幸死後,變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每逢中秋節這天,小夥子一清 ...
中新網北京9月12日電(張中江) 9月12日是傳統的中秋節。京味兒作家崔岱遠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老北京在中秋這一天有“拜月”的習俗,一家人的主食要吃“團圓餅”,月餅只是飯後的茶點。不過“拜月”是女人、小孩兒的事,男人不能參加。
中秋節來歷:團圓節日,男不拜月
崔岱遠介紹說,中秋首先是個團圓 ...
兒時中秋節的記憶中,有一項非常莊重嚴肅的習俗:祭月。如今城市中生活的人們已經少見了。只在有老人的家庭,中秋的夜晚還會在陽臺上擺上供桌,完成月光下的祭祀。民俗專家說,中秋拜月習俗始於明代。
在我國的很多地區,中秋節有拜月或祭月的習俗。中秋之夜,滿月初升,人們在露天面向月出的方向設案,擺上月餅、西瓜及其他 ...
http://www.tech-food.com 2005-9-8 9:36: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根據古書《禮記》說明,“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此處所謂“朝”“夕”皆為祭拜之意。唐朝開元遺事寫道,“中秋夕上與貴妃臨太液池望月”。而宋朝《東京夢華錄》亦記錄“中秋夜民間爭餐酒樓玩月,至於通曉”。由此可知, ...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是中國傳統的三大(春節、端陽節、中秋節)之一,除了吃月餅,還有一箇中秋節拜“月娘”的習俗。在鄂西北十堰山區,有這樣幾種拜“月娘”習俗:
慶團圓:就是中秋節這天晚飯後不久,圓月初升,婦女們設桌於門前或大埕中,有聯戶合拜的,有自家自拜的。她們用紅紙剪出各式各樣吉祥圖案,一一貼在糕餅、水 ...
“八月十五中秋節,水果月餅擺滿碟。”這句名諺道出了老北京隆重、喜慶的過節情景。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古人把月圓視為團圓的象徵,所以又稱“團圓節”。每年“七月十五”剛過,來自京郊、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的水果開始陸續上市,市肆的果攤櫛比擺設,鋪在水果下的青蒿和上面的鮮果散發出陣陣清香。八月初一,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