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就越貼近自然,黎族文化正是如此。黎族的各種飾品,都是純手工的,材料取自牛骨、銀、木材等等進行製作,有閃爍銀光的簪子,打磨的骨鏈,木梳子等各異不同,這些無不是貼近大自然的氣息。下面,隨小編一起看看黎族多姿多彩的裝飾文化吧。
黎族已婚婦女髮髻均結於腦後,綰髻的方式不同,樣式繁多。其綰髻多飾以銀簪、骨簪、木梳等。其中,潤方言婦女飾以雕刻精美並有武士頭盔,有單人頭和雙人頭的骨簪、銅質和銀質的插片和骨梳、小腿纏藍色的裹腿布,美孚方言婦女的髮髻以牛骨簪和銀簪、銀質和鋁質的各色飾品插滿整個腦後部。
哈、杞和賽三種方言的婦女的髮簪飾以銀質或銅質,並佩帶項圈。各方言之間的髮式、頭飾物、胸飾品、耳飾、腳飾品等各不盡相同。杞方言婦女戴五色彩串珠項圈,並佩戴銀質和鋁質胸飾品。各方言婦女均有戴玉石手鐲及銀質、鋁質的腳圈等。
戴耳環,各個方言婦女都有,但是款式大小不一樣。哈方言婦女裝飾品,除了手飾、腳飾外,主要是戴耳環。樂東盆地一帶的抱活土語地區,婦女從小就開始戴銀製或者銅製的大耳環。有些地方每長一週歲,都要加戴一個耳環。有的耳環象項圈那麼大。
到了成年時,往往每一邊耳朵都要戴上10~20個耳環,重達三四斤。長年累月地佩戴,到了老年時耳孔拉扯得非常大,耳朵墜成長長的,有的甚至被拉裂。這麼多的耳環戴在耳朵上,有時候行走、勞動不便,於是把耳環取下套在胳膊上,或者向上翻至頭頂蓋在頭頂上,象帽子一樣。如果有客人來,則要把耳環戴上或從頭頂上取下來,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和熱情。
您可能還會喜歡:
黎族奇葩傳統的織布染布技藝
哈薩克族民族文化的音樂特點
揭秘:歷史悠久的哈薩克醫學
哈薩克族曲藝形式的一種:鐵耳麥
中國原始時代第一大發明是火,火的出現推動了人類程序的發展,它讓人們從此懂得了生活,用火煮熟食物,用火取暖,用火驅除野獸等等。鑽木取火發源與中國黎族,它不僅是黎族文化的標誌,也是黎族人民智慧的象徵。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走進黎族,看看黎族地域特色文化:鑽木取火吧。
神話傳說
在我國神話傳說中,伏羲取的是天火,而取大地上的火種則是"燧人"大神,關於燧人氏(取火者)鑽木取火的傳說很多,《韓非子o五蠹》提到:"上古之世,民食果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燧人氏"。原來像魚、鱉、蚌、蛤一類東西,生的有腥臊之味不能吃,有了取火辦法,就可以燒煮來吃,這段文字至少反映了中國古代遠在春秋戰國以前就已經發明瞭鑽木取火的方法。
事實
黎族的鑽木取火是古代各類人工取火術之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黎族鑽木取火工具由兩部分組成,一個為鑽火板,一個為鑽竿(或弓木),二者配合才能取出火來。鑽火板要選擇乾燥易於燃燒的木料--山麻木砍制,一般長35釐米左右,寬7到10釐米,厚3到5釐米,在一側挖若干小穴,穴底為流灰槽,火星由此下落。鑽竿(或弓木)長50到60釐米,用硬雜木製成,要粗細適中,直徑3到5釐米,下端略尖,如圓錐狀。此外,還需用芯絨、芭蕉根纖維、木棉絮等引燃物。
技巧
在取火時有一定的技巧,並不是光靠蠻力就可以鑽出火來,剛剛發生火星時是看不見的,為了使看不見的火星變成旺盛的火焰必須有一種媒介物,即用易燃的芯絨、芭蕉根纖維、木棉絮等引燃,而且還要不失時機的輸氧,才能達到取火目的。取火時,用腳踏住鑽火板,將鑽竿插在小穴內,以雙手搓動鑽火棒或弓,使機械能轉為熱能,產生火星。火星沿槽而落,點燃引燃物。當引燃物冒煙時,迅速將之拿起來吹風助燃,從而引出火來。
黎族鑽木取火具有考古學、歷史學價值。鑽木取火中所用的媒介物,即用易燃的芯絨、芭蕉根纖維、木棉絮等引燃,為有機物,因年代久遠,不易儲存,很難在考古發掘中發現,這正是考古資料在學術研究上的侷限性。鑽木板、鑽竿或弓木作為文物,本身不會說話,是一種死化石,單憑這些資料很難說明鑽木取火的過程,這隻能求助於作為"活化石"的民族學有關資料的幫助。在現時代,鑽木取火的必要性早就不再存在,懂得這一技藝的人已不很多,現存於民間這些老藝人,還掌握著鑽木取火的方法,亟待採取措施予以搶救和保護。
您可能還會喜歡:
源於自然的黎族服飾文化
哈薩克族樂器冬不拉的傳說與來歷
哈薩克族婦女喜愛的藝術:柯賽繡
哈尼族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扎勒特
海南島最早的居民。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賽人”、“杞人”、“潤人”、“美孚人”,按其語言分為5個方言分支,即加茂方言、杞方言、佬方言、本地方言和美孚方言,按其服飾可分為“長桶黎”、“短桶黎”、“多文黎”、“少文黎”。黎族常用歌謠,樂器和舞蹈表達喜、怒、哀、樂。自削竹管樂器咧,音色透亮粗獷、清脆悅耳,是少有的民族樂器。
黎族歌舞更為奇絕,傳統舞蹈有“打鹿舞”、“錢鈴雙刀舞”、“舂米舞”等,都富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和較深的藝術功底。黎族的傳統節日是“三月三”。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可見“吃”的重要性。黎族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黎族人熱愛生活。生活習慣上,酒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黎族菜餚習慣把肉菜一起煮,或者把幾種菜混合煮。那麼,讓我們一起走進黎族文化看看他們的飲食文化吧。
黎族的飲食文化多姿多彩。黎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時也吃 ...
黎文,是以黎語侾(音”哈“)方言為基礎方言,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話(屬侾方言羅活土語)的語音為標準音,設計創制的文字。那麼,黎文有什麼樣的文化淵源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黎族文化中瞭解吧。
黎族文字簡介:
以黎語侾(音“哈”)方言為基礎方言,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話(屬侾方言羅活土語)的 ...
民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人們在生產活動中的產物。海南黎族的民歌又是什麼樣的呢?有什麼樣的表現形式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黎族文化中看看關於黎族的歌曲大全。
《五指山之歌》
我愛五指山,
我愛萬泉河,
雙手接過紅軍的鋼槍,
海南島上保衛祖國。
啊,五指山,
...
船舶作為水上的一種交通工具,早在幾千年前,中國就已經出現樹木做的船舶。而根據黎族文化中的記載,中國船舶的始祖是黎族的獨木舟,獨木舟是黎族傳統民居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個交通工具,它不僅是黎族文化的象徵,更是黎族人民獨特智慧的體現。那麼,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黎族古老文化標誌:黎族獨木舟吧。
據《中國航海史》 ...
剪紙是中國古代就很盛行的一種文化,一直流傳至今。剪紙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道閃光點。而黎族文化的剪紙藝術被稱為中國的奇葩,黎族人民把生活情感與風俗習慣直接融入剪紙中,向我們展現了一種濃厚的民族風情,下面,就隨小編一起看看黎族剪紙吧。
海南黎族的剪紙,是在與漢族的文化交往中,隨著造紙和紙紮術逐漸傳入,促 ...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與圖騰,就好比我國是以龍為圖騰,稱自己為龍的傳人。而作為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的黎族他們所崇拜的圖騰卻不是單單隻有一種。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黎族文化吧!
圖騰崇拜觀念
隨著氏族的產生而出現,氏族是它最基礎的單位。每個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圖騰,不同的氏族有不同的圖騰崇 ...
簪子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古代不僅用於女子盤髮髻,對於男子盤髮髻也是不可缺少的。而黎族文化中的精品,就是黎族的人形骨簪。它不僅造型別致,而且是黎族男女談戀愛不可少的定情之物,你想了解黎族文化精品:人形骨簪嗎,那就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人形骨簪的簡介
黎族人民用獸骨、牛骨或牛角進行雕刻,製作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