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民族文化中的奇葩:黎族剪紙

民族文化中的奇葩:黎族剪紙

  剪紙是中國古代就很盛行的一種文化,一直流傳至今。剪紙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道閃光點。而黎族文化的剪紙藝術被稱為中國的奇葩,黎族人民把生活情感與風俗習慣直接融入剪紙中,向我們展現了一種濃厚的民族風情,下面,就隨小編一起看看黎族剪紙吧。

  海南黎族的剪紙,是在與漢族的文化交往中,隨著造紙和紙紮術逐漸傳入,促使了當地剪紙工藝的發展。黎族剪紙主要用於黎族的喪葬習俗。清·光緒《崖州志》卷十三黎防志一黎情中記述了:“貧曰吃茶,富曰作八,諸戚必以牛羊紙燈鼓吹來奠,雖當時身餐子,不悔。”

  黎族喪俗中所謂“作八”儀式,是在出殯前夜舉行,屆時靈堂的裝飾及祭奠儀式需要大量的紙祭品,如冥衣、燈籠、紙屋、紙馬、紙傘一類。在黎族哈方言人群“作八”時,親友時興送燈籠,燈籠越多喪家越榮耀,琳琅滿目的燈籠均懸掛在靈堂前,上面的剪紙圖案生動,供人欣賞、評論。這促使當地藝人在燈籠和剪紙的製作上不斷地精益求精,追求盡善盡美。

  民間剪紙在海南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和傳統,1996年11月,樂東黎族自治縣大安鎮因民間剪紙的普及和成就,曾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近年來,我省的剪紙作品多次到島外國外展出和比賽,把椰風海韻以民間剪紙藝術形式廣為傳播。可以說,海南民間剪紙藝術是有著很好的歷史傳承和群眾基礎的,應該有更大的作為。

  大安黎族剪紙藝術深深紮根於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交融後綻放出來的花朵.他們以其清新、質樸、醇厚的山野氣息豐富了民間剪紙藝術內容。大安鄉民的作品不需要任何約定俗成的規範、定律、楷模和樣板,而只是依據自己對各個物體的概念或物象相互關係的特定印象來創作。

  體現了黎族同胞獨特的審美理念,形成自己特有的觀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維方式,以及表現事物的方法,成功地創造了前人未畫未見的圖式,充分自由地表達了他們對生活的真情實感。

  大安剪紙的內容大部分是反映黎族的現實生活已經與自己勞動、生活休慼與共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作者是生於斯、長於斯的黎族農民,他們熟悉黎村,熟悉黎族群眾的生活和風俗習慣。因此,他們創作起來得心應手,貼切生活。

  他們隨意的組合所熟悉的場景,把不同時間、空間組合成一幅幅具有濃郁黎族生活的畫面,表達了他們對生活所寄予的希望,對生命、大自然、傳統美德的歌詠,從而使他們的作品中處處散發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充滿著泥土的芬芳,構成了大安黎族剪紙濃濃的鄉土味特色。

  您可能還會喜歡:

  頗具民風的哈尼族獨特飲食文化

  畲族吉祥物:畲族綵帶

  簡單奇特的哈尼族樂器,巴烏

  畲族傳統節日:招兵節

民族文化詳解:藏族舞的特點有什麼

  舞蹈是世界上最優美的動作,世界上最有名的舞蹈有著探戈、芭蕾、爵士舞等等,這些都是在時尚方面非常有名的物種。在中國少數民族上也有著很多的舞蹈。本期藏族文化一起了解一下藏族舞的特點。

  藏族是個信仰藏傳佛教的民族,同時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長民族歷史孕育下的若干節日中,幾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為敬奉神靈和歡娛民眾、藉以把節日歡樂氣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後來增加了簡單的上肢動作、原地旋轉和隊形變換,成為一種男女交替、載歌載舞的勞動歌舞形式。這種勞動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臺,成為歷史上勞動藝術的紀念。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總括名稱。藏族舞蹈文化源遠流長並與漢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與周邊民族和國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西藏高原地區的藏族文化。較常見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鍋莊、踢踏等。藏族的民間舞蹈種類繁多而各具特色。

  在藏族的民間節日中,希冀豐收與歡度“望果節”是辛勞了大半年後人們的最大期盼和喜悅。在藏語中“望果節”的“望”字,意為“田地”,“果”為“轉圓圈”,“望果節”的整個意思便是:圍繞豐收的田野歌舞。

  藏族是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並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造就了藏族古老、獨特而又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由於藏族分佈廣闊,生活地域與生產方式的不同,以及與不同地區相鄰的其他民族在文化、習俗上的交流、融合,逐漸形成了各地區的藏族民間舞蹈所具有的不同風格與流派。

  藏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歌曲旋律優美遼闊、婉轉動聽,民間舞蹈種類繁多、剛柔相濟。頗具特色的男子《踢踏舞》、獨具表演性的各種《鼓舞》和集體自娛性的《弦子》、《鍋莊》等,都是倍受藏族人民喜愛和廣為人知的舞種。

  在諸多的神獸舞蹈中,要數“骷髏舞”和“鹿神舞”最為活潑可愛、舞蹈性最強,也最受所有觀看者的喜愛。雖然這兩個舞蹈也是宗教舞蹈,但卻絲毫沒有宗教桎梏下的肅穆、陰森感,而是賦予了人們精神上的歡樂、祥和,對未來充滿著無限希望。

  這些內容不同、舞姿廻異、面具與服飾製作精細的舞蹈段落,一個個緊密相連。為了活躍氣氛,在連續的節目間隙,時而還插入由僧侶們進行摔跤、角鬥等表演兼比賽的活動來娛樂民眾。

  西藏《羌姆》中的這些舞蹈,與元代在蒙古族所推行藏傳佛教中的祭祀舞蹈《查瑪》型態基本形式、表演內容和舉行時間都大體相同,只是由於民族的差異而在舞蹈動態、服裝式樣、作舞時所持法器等方面另具特色。

  【結束語】藏族舞蹈中的弦子舞是一種迎接型別的舞蹈,歷史也是非常悠久的,藏族的舞蹈特點都很突出,不同的舞蹈種類有著不一樣的特點,你是否記住這些不一樣的特點了呢?

民族文化揭秘:彝族向天墳是什麼

  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著很多的家,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前,母親的子宮就是你的家,來到這個世界之後,這些條條框框的房屋也是你的家,當你離開這個世界之後,地底的墳墓更是你最後的一個家。

  那麼,本期彝族文化一起了解彝族向天墳是什麼。

  眾所周知,曆法是人類文明的標誌。聞名世界的瑪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曆法。以前,中國大部分地區都通行農曆,但在我國的彝族,至今還保留著一種鮮為人知的古老曆法——彝族十月太陽曆。據專家推測,此種曆法淵源於遠古伏羲,大約有上萬年的歷史。它把中國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倫、墨西哥四個文明古國之前。

  向天墳為古代一種獨特的墓葬形式,因墓頂擇朝天之向,故名。在貴州威寧、赫章,雲南昭通、楚雄以及四川雷波等地存在著一種墳丘形狀頗具特色的彝族墓葬。

  從其外形和結構來看,大致可分為圓環狀、單圓臺狀和三圓臺堆壘金字塔狀三種類型。這種墓葬的最為突出之處是在每座墳丘的頂部都有一個向天的圓形凹口,死者火化後將骨灰盛於瓦罐內,再埋葬於凹口處。因此,威寧等地有人把這種墳墓叫做“向天墳”。向天墳均屬火葬墓,於屍灰陶罐上覆以三圓臺或單圓臺型墓冠。

  在子午鎮以口村廟坡嶺崗上,發現小型石質三圓臺金字塔型向天墳19座,其墓冠大小相差不大,一般三、四人合力即可搬移,大部分無圖案,少部分於底檯面部中臺基周邊刻有線狀八角圖案,或底臺側面邊緣圍刻蓮花葉圖案。呂合鎮太乙村東有粗石塊圍砌3層而成的單圓臺向天墳2座,圓臺高1.05米,直徑1.12米,中間所填土只比圍口高出3—4釐米。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劉堯漢教授等學者調查研究認為,這些火葬墓乃彝族向天墳,是兼有彝族十月太陽曆觀測太陽定冬夏、斗柄指向定寒暑這兩種觀測方法的古觀象臺。並認為石質墓冠上新刻的八角圖案,代表了彝族十月太陽曆“八方之年”週期紀年法。

  也有學者根據當地俗稱“白夷墳”或“擺夷墳”,以及圓臺側面周邊刻有蓮花葉圖案系佛教文化特徵,認為“擺夷墳”是古代傣族的一種墓葬遺存。這些不同見解尚待進一步研究論證,但向天墳的發現,在民族學、民俗學、考古學、天文學上均有重要意義。

  這些形如金字塔的獨特墓葬,建於宋、元年代或更早以前,是古烏撒部落歷代國王、大臣、民眾的墳墓。其規模、大小不一。其中最大的墳墓,是該鎮百米之外的大墳樑子頂上的“祖摩烏求”,即彝王墳。

  據劉堯漢、盧央研究:向天墳是彝族實行火化,放置骨灰的一種方式,但主要功能是作為觀象臺或天文臺用。“向天墳”具有悠久的歷史,同時也有哲學,天文學的科學意義。是研究彝族歷史、曆法的重要實物依據。1985年3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結束語】在中國的不同地區都有著很多不同的喪葬儀式,無論是崖葬又或者是地藏、水葬等等,這些也都是每個地區對於死者最尊敬的一個選擇。


民族文化詳解雲南的少數民族的分佈

  雲南省是我國民族最多的省份,分佈地區各不相同,但也能在立體分佈中找到規律。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雲南省的少數民族分佈情況,看看各少數民族到底都是聚集分佈在哪些地方。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或許,你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之一的話,分佈地區是否正確呢?   彝族:人口總數479萬;主要聚居地遍佈雲南各州市;所屬語 ...

民族文化詳解傈僳族風俗禁忌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少數民族分佈在全國各地,但也是有著非常多的聚集在一處。雲南有著很多的少數民族,傈僳族便是其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本期傈僳族文化帶你去了解傈僳族風俗禁忌。   1、產忌   產婦分娩,基家門口掛茅草葉或刺枝,防鬼闖入。嬰兒啼哭不止,則家門口掛毒箭1支(或非毒箭2支)。產婦忌吃線豬肉、母牛肉、 ...

民族文化詳解蒙古族酒文化

  大家對蒙古族的印象就是熱情豪邁。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伴隨他們的是載歌載舞,把酒言歡的酒文化。在蒙古族的文化史上,酒佔據了極重的部分。這裡著重介紹下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自古就是一個豪放勇敢的民族,他們喜歡飲酒。飲酒、騎馬體現了這個民族粗獷豪放的性格。他們認為“ ...

民族文化的表現仡佬族陽戲

  仡佬族文化豐富多彩,民間藝術便極具特色,而極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非仡佬族的陽戲莫屬。眾所周知陽戲是民間流傳的一種戲劇,其蘊含著濃厚的民族文化,也為文化的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仡佬族陽戲的特色及意義。   陽戲,是一種流行於西南諸省的地方戲劇種。在重慶、湖南、貴州湖北等省市農村廣泛流傳。那裡 ...

極具傳統民族文化的節日侗族鬥牛節

  鬥牛,是一項娛樂節目。而侗族文化中的鬥牛節,是為了慶祝豐收的喜悅,這項傳統節日在侗族已經傳承了上百年的歷史,如今,鬥牛節在侗族人民的心裡依舊非常的重要。鬥牛節體現出侗族人民的淳樸善良,以及對美好的願望的追求。   “鬥牛節”是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侗家喜歡鬥牛,村村寨寨都飼養著善斗的“水牛王”。“鬥牛節”是 ...

民族文化的瑰寶羊皮筏子

  你是否記得《爸爸去哪兒》第一季中,爸爸萌娃們乘坐羊皮筏子過黃河嗎?羊皮筏子由山羊皮製成,然後吹氣膨脹,把一個個羊皮排成排就能支撐起很多人。這個是一種古老的交通工具。跟小編一起來看下蘭州文化中的民族文化瑰寶,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俗稱排子,是一種古老的水運工具,用羊皮做成。它由十幾個氣鼓鼓的山羊皮 ...

最原始的民族文化黎族文字

  黎文,是以黎語侾(音”哈“)方言為基礎方言,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話(屬侾方言羅活土語)的語音為標準音,設計創制的文字。那麼,黎文有什麼樣的文化淵源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黎族文化中瞭解吧。   黎族文字簡介:   以黎語侾(音“哈”)方言為基礎方言,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話(屬侾方言羅活土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