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仡佬族分佈地與人口

仡佬族分佈地與人口

  仡佬族是我國56個民族其中的一個,它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少數民族。在我國的少數民族文化中,仡佬族文化以其獨特的民族個性佔據重要地位。那麼,仡佬族的人口主要分佈在哪裡呢?下面就讓我們去詳細瞭解一番吧。

  仡佬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579744人(2000年人口普查)。貴州省聚集了96.43%仡佬族人口,其餘各省份都有分佈,以雜居為主。貴州聚居地主要為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其餘分佈於貴陽、六盤水、遵義和銅仁、畢節、安順、黔西南等4個地區,少數散居於雲南和廣西。仡佬族也是越南54個民族之一,有1845人(1999年人口普查)。在越南,仡佬族人口主要居住於河江省的同文、黃樹肥兩縣境內。

  仡佬族歷史悠久,商周至西漢時期的“百濮”,東漢至南北朝時代的“濮”、“僚”都與其先祖有淵源關係。“仡僚”、“葛僚”、“僚”、“仡佬”是隋唐以後,各個時期對他們的稱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正式定名為仡佬族。

  仡佬族人與古代貴州一代的僚人有淵源關係。唐宋時,史書中開始出現“葛僚”、“仡僚”、“革老”、“仡佬”等名稱,統稱為“僚”。僚人可能是古代對這一地區若干少數民族的泛稱,而與仡佬族有著更為直接的密切關係。“仡佬”一名最早見於南宋朱輔寫的《溪蠻叢笑》。

  自明代以來的許多史籍都說:“仡佬,古稱僚”。近一、二百年間,在一部分仡佬族中還保留著古代僚人的某些習俗,如婦女穿統裙和鑿齒,以及以石板為棺的墓葬等,都說明仡佬族與古僚人有淵源關係。古僚人,是西漢時夜郎國(主要在今貴州、雲南境內)的主體民族之一。

仡佬族待客習俗與禮儀

  仡佬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少數民族,仡佬族對待外來的個人向來是以文明熱情隆重而著稱。在仡佬族文化中,待客之道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仡佬族的待客之道也是仡佬族的特色習俗——三麼臺。三麼臺在仡佬族普遍流行,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第一臺為茶席,叫“接風洗塵”。桌上擺滿了九大盤果品糕點:一是乳白清香的酥食;二是紅、黃、綠糯米、天星米麻餅;三是百花脆皮,這是用各色幹餈粑切成各種花瓣後用熱砂炒泡,再沾成各種顏色花朵,脆皮見水便化,適宜老人小孩食用;四是紅帽子粑,形成錐體,尖端放一小撮紅米,肚裡包有豆腐顆、肉、棗等心子;五是美人痣泡粑,必須趁熱吃才有滋味;六至九分別為核桃、落花生、葵花子、柿花。除此之外,每人還有一碗金黃透亮的都濡大葉茶。

  大家一邊喝茶,一邊吃著糕點,天南海北的聊著天,一個多小時過去,主人已備齊第二臺,便拆去一么臺。

  第二臺為酒席,叫“八仙醉酒”。主人將九盤碟下酒菜端上桌後,要舉行儀式,點香化紙,恭請祖先和各路神仙,坐入香龕下的八仙桌,其意是神仙與凡人同享快樂。敬神三杯酒後,客主各就各位。第二臺酒菜一般為滷菜和冷盤,如香腸、瘦臘肉、滷豬雜、滷雞腳、幹野兔肉、松花皮蛋、鹽蛋、浸地牯牛、蘿蔔絲。

  酒是自家釀的包穀酒,清香醇和。席間,凡端杯者,一定要喝三杯,不飲酒者要以茶代酒。第一杯為敬客酒,由主人發話,說些歡迎和自謙的話,第二杯為祝福酒,由客人代表祝福。第三杯為孝敬酒,由晚輩代表向長輩祝福。三杯過後,善飲者唱“十杯酒”等民歌相勸,客人唱“謝酒歌”回敬,不喝酒者左右捧場。不飲者他人絕不強人所難,善飲者可盡情享用,席間氣氛和諧熱烈而文明。一個多小時後,二么臺拆去,三么臺開始。

  第三臺為正席,叫“四方團圓”,意為大家一年難得相聚。當主婦連著端上第三臺菜時,邊放邊說“家中沒有好菜,請大家慢吃,一定要吃飽”。第三臺菜為大菜,用九個大碗盛菜,一般都用豬肉製成,如豬蹄膀、櫻桃肉、回鍋肉、夾沙肉、臘肉扣、糯米圓子、酸海椒炒幹菌肉片、糖醋魚、灰豆腐酸菜湯。滿滿的、熱氣騰騰的一桌色香味俱佳的好菜,加上熱熱的“金銀飯”,誰都會吃上幾碗的。酒足飯飽,客主離席,三么臺便結束了。

仡佬族起源地是什麼地方?

  一個地域孕育一種文化,每種文化都有它的起源地。歷史悠久的仡佬族文化發源於務川縣,它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這裡自然資源豐富,民族風味濃郁,因盛產丹砂而獲得“丹砂古縣”之譽稱。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仡佬族的起源地——務川。

  仡佬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579,744人(2000年人口普查)。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是仡佬族的起源地地。現在的仡佬族主要分佈在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其餘居住在貴陽市、六盤水市、遵義市和銅仁、畢節、安順、黔西南等4個地區,少數散居於雲南和廣西。居住在貴州省的佔民族總人口97%以上。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仡佬之源、丹砂古縣、中國礦都、野銀杏之鄉,位於貴州省東北部,東連德江、沿河、南接鳳岡,西與正安、道真兩縣毗鄰,北與重慶武隆、彭水兩縣交界,總面積2777平方公里。全縣轄10鎮5鄉113個行政村(居),總人口43.53萬人,境內共生活著25個民族,其中以仡佬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96.5%。

  建縣於隋開皇十九年(公元599年)。1986年經批准,撤消“務川縣,設立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因盛產丹砂而獲得“丹砂古縣”之譽稱,古烽火臺、漢墓群、懸棺、申佑祠、東昇塔、羅峰書院、文昌閣等文物古蹟見證著務川燦爛而輝煌的民族文化。


高臺舞獅,威勇吉祥的象徵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在逢年過節或是需要熱鬧的時候,民間都會請來舞獅來助興,在少數民族中也不例外!仡佬族的民俗中也有高臺舞獅,高臺舞獅是仡佬族的一種傳統習俗,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帶你瞭解仡佬族高臺舞獅。   高臺舞獅是正安地域仡佬族的一種傳統習俗,仡家人慶的在春節或重大喜日子都要舞獅助興。獅子為百獸之尊, ...

形式多種多樣音樂樂器

  民族音樂與現在流行的音樂有所不同,民族音樂以切合生活,體現民族特色為主。仡佬族的音樂特色就體現在他們的民歌中,他們用的樂器也都是些民間常見的樂器。仡佬族音樂在仡佬族文化中極其重要,是仡佬族文化傳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民族的民歌形式多樣,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仡佬族的音樂及樂器。   仡佬族的音樂   仡佬族 ...

中華民族: -

  散居在貴州省西部的織金、黔西、六枝、關嶺等20多個縣,少數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隆林各族自治縣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廣南、文山、富寧、馬關等縣。   仡佬族有自已的語言,但各地仡佬語差別很大。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還會仡佬話,漢語已成仡佬人的交際工具。一部分人還會講苗語、彝語或布依語等。仡佬族沒 ...

--簡介

       散居在貴州省西部的織金、黔西、六枝、關嶺等20多個縣,少數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隆林各族自治縣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廣南、文山、富寧、馬關等縣。   仡佬族有自已的語言,但各地仡佬語差別很大。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還會仡佬話,漢語已成仡佬人的交際工具。一部分人還會講苗語、彝語或布依語等 ...

的習俗

  散居在貴州省西部的織金、黔西、六枝、關嶺等20多個縣,少數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隆林各族自治縣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廣南、文山、富寧、馬關等縣。   仡佬族有自已的語言,但各地仡佬語差別很大。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還會仡佬話,漢語已成仡佬人的交際工具。一部分人還會講苗語、彝語或布依語等。仡佬族沒 ...

貴州令人膽寒的婚俗 出嫁新娘要主動敲掉門牙

  仡佬族是貴州最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自稱“木地人”即土著居民。古代為白越的“俚”、“蜒”部落中的一支,魏普後稱僚人,宋代朱鋪的《溪蠻叢笑》中稱為“仡佬”,到了明帶資本就定下來了,田汝成的《行邊紀聞》中明確的說:“仡佬”一曰“僚”。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夜郎”解體後,僚人大量外遷。和漢、苗民族雜居,經濟有了很大發 ...

  散居在貴州省西部的織金、黔西、六枝、關嶺等20多個縣,少數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隆林各族自治縣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廣南、文山、富寧、馬關等縣。   仡佬族有自已的語言,但各地仡佬語差別很大。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還會仡佬話,漢語已成仡佬人的交際工具。一部分人還會講苗語、彝語或布依語等。仡佬族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