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兔兒爺怎樣落戶老北京+用於貶損他人成獨特功效

兔兒爺怎樣落戶老北京 用於貶損他人成獨特功效

  又是一年中秋將至,兔兒爺登場依然引人關注,可小小兔兒爺是怎麼落戶老北京的呢?為什麼其貌不揚的兔子能成了爺?

  據老北京地方傳說,某年大疫,嫦娥派玉兔到人間施藥,為感念其恩,故中秋節拜兔兒爺,但參照各地民間故事,此說不僅牽強,且大有抄襲附會之嫌。

  其實,崇拜兔子之風自古就有,嫦娥奔月傳說見於漢代,印度也有美女奔月說,奇妙的是,她們都帶了一隻兔子。先民崇拜兔子,於此可見一斑。因兔子生育能力極強,在多子多福的時代,古人希望將兔子的超能力轉移到人的身上。

  那麼,兔子是怎麼和月亮聯絡起來的呢?因為傳說中兔子“望月而孕”,中秋節以月為主角,難免混入兔子崇拜。比如南方有不少兔子廟,僅為求子而設,與中秋節無關,只是到了北方,以其不雅馴,生殖崇拜的含義漸被淡化。

  任何習俗都是歷史記憶有選擇地拼貼,這個拼貼或基於文化習慣,或基於現實功用。生殖崇拜不能明說了,但兔兒爺身上仍留有一些痕跡,比如拜兔兒爺都是夜半進行,且只能女眷祭拜。然而,隨著生活日漸世俗化,小孩經常模仿大人禮拜,兔兒爺漸淪為玩具。到明代時,每到中秋,已是大街小巷處處叫賣兔兒爺。

  有了市場,兔兒爺品種便不斷豐富起來,為了人們的具體需要,兔兒爺也不得不改頭換面,比如有“坐象兔兒爺”,象、祥同音,表示吉祥;有“坐虎兔兒爺”,虎為百獸王,表示事業發達;有“麒麟兔兒爺”,所謂麒麟吐書,表示學業進步;有“坐葫蘆兔兒爺”,因葫蘆與福祿同音。

  最奇特的是,怕兔兒爺打光棍,又搞出個“兔奶奶”,古人以為不成家則生活不幸福,可能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據古籍記載,某地有伍子胥廟,天長日久,人們記不住廟的名字,附會為“五髭鬚”,即5個滿臉是鬍子的人。附近有個“杜拾遺廟”,拾遺是杜甫的官位,後人尊稱他為杜拾遺,可鄉民無知,誤會為“杜十姨”,看到5個滿臉是鬍子的人沒有婚配,就把“杜十姨”廟遷來,成就美滿姻緣。前人善意雖有趣,只是結果頗荒唐。

  雖然兔兒爺是“舶來品”,但在北京這塊地逐漸紮下了根,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記,很多俏皮話即從此來,比如“兔兒爺的靠旗——單挑”,因它的靠旗只有一邊;還有“隔年的兔兒爺——老陳人兒”,因為它是泥制的,很難儲存到第二年;此外像“兔兒爺掏耳朵——崴泥”、“兔兒爺洗澡——癱啦”、“兔兒爺打架——散攤子”、“兔兒爺拍胸口——沒心沒肺”,都是拿它是泥制的說事。在老北京,兔爺兒不僅可以用來擺設、祭拜,還有一項特別的功用——損人。

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有多少衚衕呢?據文獻記載,在明代就多達幾千條,其中內城有900多條,外城300多條。清代發展到1800多條,民國時有1900多條。新中國成立初統計有2550多條。後來合併了一些舊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又拆遷改造了一些,發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稱的約4000多個。

  衚衕是元朝的產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衚衕——據說這蒙古語的意思是指水井。莫非那時候每條衚衕都挖有一眼水井(作微型水庫),供居住的軍民飲用?想一想也可以理解,來自沙漠與草原的遊牧民族,是很重視水源的。

  當年水井可是深宅大院的居民人抬頭不見低頭見、摩肩接踵的社交場所,在井邊與左鄰右舍談天說地、噓寒問暖,恰恰可以彌補四合院的封閉性所帶來的不足——既保護了每個家庭的隱秘空間,又為鄰里之間提供了交流的機會。

  衚衕與四合院的完美組合。體現出元大都統治者在城市建設與管理方面的聰明之處。衚衕橫平豎直,四合院錯落有致,怎麼看都像是軍事化管理的結果。有了衚衕的分割與疏通,北京城便成了一座由遊牧民族安營紮寨的大軍營。難怪汪曾祺要讚歎:“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裡有大街,有衚衕。大街、衚衕都有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方位感強恐怕也是蒙古人的遺傳,他們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游牧時,一般都要根據日出日落來辨認方向,才不至於迷路。

  北京人是講究走路的。因為老北京城無論大街小巷,多是橫平豎直,所以北京人走路無法取巧,無論選擇什麼都是拐硬彎兒,比較比較也還是一樣長短。即使是這樣,北京人走路依然是有選擇的。走大街,乾淨倒是乾淨,就是亂,攪和得你不得安生。穿衚衕,鞋子容易吃土,但似乎更安全,你不願意見的人或事兒,多繞一下也就“躲過去”了。老北京的地名生活化,不像其他城市的衚衕街道,總喜歡用城市名稱來命名——比如“南京路”、“廣州路”什麼的。北京的“扁擔衚衕”有11條,“井兒衚衕”有10條。既然人們開門就有七件事,所以北京也就有了柴棒衚衕、米市衚衕、油坊衚衕、鹽店衚衕、醬坊衚衕、醋章衚衕和荼兒衚衕;既然人在生活中經常要接觸金、銀、銅、鐵、錫這五種金屬,於是就又有了金絲衚衕、銀絲衚衕、銅鐵廠衚衕、鐵門衚衕和錫拉衚衕。走在這類名字的衚衕國,人覺得塌實。

老北京的衚衕文化

  北京有多少衚衕呢?據文獻記載,在明代就多達幾千條,其中內城有900多條,外城300多條。清代發展到1800多條,民國時有1900多條。新中國成立初統計有2550多條。後來合併了一些舊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又拆遷改造了一些,發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稱的約4000多個。

  衚衕是元朝的產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衚衕——據說這蒙古語的意思是指水井。莫非那時候每條衚衕都挖有一眼水井(作微型水庫),供居住的軍民飲用?想一想也可以理解,來自沙漠與草原的遊牧民族,是很重視水源的。

  當年水井可是深宅大院的居民人抬頭不見低頭見、摩肩接踵的社交場所,在井邊與左鄰右舍談天說地、噓寒問暖,恰恰可以彌補四合院的封閉性所帶來的不足——既保護了每個家庭的隱秘空間,又為鄰里之間提供了交流的機會。

  衚衕與四合院的完美組合。體現出元大都統治者在城市建設與管理方面的聰明之處。衚衕橫平豎直,四合院錯落有致,怎麼看都像是軍事化管理的結果。有了衚衕的分割與疏通,北京城便成了一座由遊牧民族安營紮寨的大軍營。難怪汪曾祺要讚歎:“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裡有大街,有衚衕。大街、衚衕都有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方位感強恐怕也是蒙古人的遺傳,他們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游牧時,一般都要根據日出日落來辨認方向,才不至於迷路。

  北京人是講究走路的。因為老北京城無論大街小巷,多是橫平豎直,所以北京人走路無法取巧,無論選擇什麼都是拐硬彎兒,比較比較也還是一樣長短。即使是這樣,北京人走路依然是有選擇的。走大街,乾淨倒是乾淨,就是亂,攪和得你不得安生。穿衚衕,鞋子容易吃土,但似乎更安全,你不願意見的人或事兒,多繞一下也就“躲過去”了。老北京的地名生活化,不像其他城市的衚衕街道,總喜歡用城市名稱來命名——比如“南京路”、“廣州路”什麼的。北京的“扁擔衚衕”有11條,“井兒衚衕”有10條。既然人們開門就有七件事,所以北京也就有了柴棒衚衕、米市衚衕、油坊衚衕、鹽店衚衕、醬坊衚衕、醋章衚衕和荼兒衚衕;既然人在生活中經常要接觸金、銀、銅、鐵、錫這五種金屬,於是就又有了金絲衚衕、銀絲衚衕、銅鐵廠衚衕、鐵門衚衕和錫拉衚衕。走在這類名字的衚衕國,人覺得塌實 。


北京的門神文化

  門神是我國,也是北京市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祗之一,其歷史之久,流傳之廣,種類之多在民間諸神中是最為突出的。僅將北京舊時傲立於千家萬戶大門上的門神書錄於後。   一、捉鬼門神門神多為神荼和鬱壘,金雞和老虎。傳說桃鬱都山有大桃樹,盤屈3000裡。上有金雞,下有二神,一名鬱,一名壘,並執葦索,伺不祥之鬼,禽奇之屬 ...

北京過年有哪些民俗?摸石猴 摸銅特 摸門釘

              舒智慧   老北京過年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除了走親訪友、賀歲拜年、逛廟會,還有到白雲觀摸石猴、去東嶽廟摸銅特、到正陽門摸門釘等等。   白雲觀到底有幾隻石猴?   過年到白雲觀摸石猴的習俗,據說是從明代流傳下來的。傳說過年時到白雲觀摸石猴,可以祛病避邪。因為 猴 的諧音為氣候 ...

北京的那些話兒

     發小兒,旮旯兒,遛彎兒,逗悶子...... ,這些話兒對於從小生活在衚衕裡的 老北京 來說,肯定非常有感情,在他們心中,青磚灰瓦、小襖布鞋、四合院、人力車、大碗茶可能是永遠也割捨不下的老城情懷。   隨著北京越來越大,越來越國際化,當我們在感嘆時空變化,同時是否也感受到失去了某種韻味呢?老北京話,我 ...

北京社交禮儀

  舊時,北京人探親訪友要攜帶禮物,講究送“京八件”,即“大八件”、“小八件”。這原是清胡皇室王族婚喪典禮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禮品和擺設,後來配方由御膳房傳到民間。其主要成分是精白麵、白糖、豬油、蜂蜜及各種果料籽仁。所謂“八件”,即八樣點心,一般有麻餅、棗花、卷酥,有的刻上福、祿、壽、喜等不同字樣。有圓形、 ...

北京中秋節習俗:主食吃團圓餅 男人不能拜月

  中新網北京9月12日電(張中江) 9月12日是傳統的中秋節。京味兒作家崔岱遠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老北京在中秋這一天有“拜月”的習俗,一家人的主食要吃“團圓餅”,月餅只是飯後的茶點。不過“拜月”是女人、小孩兒的事,男人不能參加。   中秋節來歷:團圓節日,男不拜月   崔岱遠介紹說,中秋首先是個團圓 ...

找回北京的魂兒 “暮鼓晨鐘”北京的象徵

  作為“首都文化中心區,世界城市視窗區”,日前北京市東城區釋出了“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將集中打造“歷史文化傳統發展軸”,以中軸線為依託,以故宮、天壇為核心,加強皇城和天壇周邊整體風貌保護,恢復玉河、前門護城河、三里河等水系,多途徑探索鐘鼓樓、南鑼鼓巷、東交民巷、鮮魚口等文保區的保護與更新模式,恢復老北京的 ...

北京城門的故事:回顧復興門外的那些京華往事

  京城的城門素來有“內九外七皇城四”之說,數遍這二十座城門,哪兒有復興門?查閱民國三十年(1941年)的《北平市全圖》和同年的《故都變遷記略》,那時還未標出或提及復興門。   小時候常聽大人提到,要是到西單牌樓,走真武廟東邊的那個新開的豁子近便多了。問奶奶什麼叫豁子,奶奶告訴我就是在城牆上開口子。復興門確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