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內涵豐富的海口飲食文化

內涵豐富的海口飲食文化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在填飽肚子的前提下還能夠吃到美美的食物,那一定是十分美好的事情,海口飲食是十分豐富的文化,擁有五花八門的特色。本期小編帶你去海口文化了解一下海口的美味飲食。

  海口的飲食文化,雖不象廣州那麼名聲在外,但海口藉助海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也出現了許多具有民族當地特色的飲食結構和飲食文化瑰寶,且以海闊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吸引了眾多來自大江南北美食彙集於此,同時有富有國際化的風味餐飲也遍地開花,汲取了各地精華菜餚的海口,越來越五味雜陳,既延承本土化特色又增添了多元之態。同時伴隨經濟發展和開放的潮流,海口市民對飲食的要求提高了,飲食方式不斷與時俱進。

  海口飲食的傳統性和繼承性,不管是簡陋的街頭的傳統小吃,還是裝修別雅的高檔餐廳裡的大餐都曾領略過。海口飲食的特色之處,值得一提的是備受普羅大眾追捧的散發著古韻典樸氣息的老街裡的傳統美食。

  老海口皆知,市內幾條老街是傳統地道小吃和菜餚的聚集地,在解放路,博愛路,新華路抑或得勝沙一帶的老街的巷隅旮旯內,你總會找到歷史悠長的最地道海南小吃和菜餚,小吃諸如豬血,豬雜,炒螺,雞屎藤,紅塘湯圓,各式泡菜應有盡有;海南粉,抱羅粉,後安粉,豬腳飯,牛腩飯遍佈於此;海南四大名菜東山羊,和樂蟹,文昌雞,加積鴨也一應俱全。

  雖然老街小吃用餐環境普遍簡樸和陳舊,但因聞名,地道,實惠,因此沒有阻擋許多暮名而來的市民和遊客蒐羅海口傳統美食,暢享地道美食的熱情。嘴讒的時候,偷得浮生半日閒,不妨逛逛老街,一定能令你既感受到老街的古韻情調又能大飽口福的!

  海口的小吃兼具了海南小吃的地方特色,海南小吃有海南各地方的小吃組成,每個市縣一般都會有自己地方代表小吃,這些地方小吃統稱為海南小吃;其中以海口,文昌、萬寧、三亞、五指山、瓊海、陵水地方小吃為主要代表,它們體現了海南小吃的主要特色。各地方的小吃都是海南小吃一個部分,體現了海南小吃一些特點,而這些,作為海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海口,你都能品嚐到。這充分體現了海口飲食的民族本土化元素明顯,是海南傳統飲食的一個集散地和匯聚地。

  海口很好地將海南的本土風味飲食完好地繼承下來,這都全靠飲食從業者對海南飲食的熱愛,最可貴的是他們將這種地域特色的飲食不斷推向前,保留下來的本土飲食也成了展示海南的一個視窗。

  海口飲食另一特色是融合性,因為早期的海南隸屬廣東轄區管理,海南的生活和廣東自然而然在根源上產生融合,海南的地方飲食文化也受到廣東文化的影響明顯,特別從海南撤區設省以來,伴隨經濟的發展,海口市民不再囊中羞澀,外出吃飯,聚餐娛樂成了越來越市民的家常便飯。

  海口的茶文化充分體現了海口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位也隨著經濟發展和時代變遷水漲船高了。喝茶的市民大多是結伴而來,有的攜老帶幼,有的呼鄰喚友,來此聊天品茶,敘舊談情,其樂融融。有人說海口人是最幸福的,您看海口的老爸茶店常常人聲鼎沸,市民點上一壺茶,閱一份報,聊彩票論世情,就這麼坐上一整天的生活情調,儼然成了海口既顯眼又特色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些生活常態與廣東的茶樓文化有異曲同工指出,其實講究的是品位和休閒,這一點對海口的影響極其深遠,兩地文化的融合性在此也有所體現。

  海口飲食的多元和包容性也是文化的一大亮點所在,也值得一談,由於海口是個外來人員比較集中的地區,加上海口人民的海納百川的廣闊胸懷和兼收幷蓄的熱情,吸引了外來飲食文化在此生根發展,各式餐飲場所如雨後春筍般相繼湧現,市民的用餐選擇越來越多,遙遠的美食,在海口,卻近在咫尺,隨處可享。

塔吉克族豐富的飲食文化

  民族文化中蘊含著很多文化精華,除了物質文化外,還有很多非物質文化,如民族歌曲、傳統節日與習俗等。那麼,在傳承至今的塔吉克族文化中,他們的飲食文化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呢?隨小編去看看吧!

  塔吉克族,主要居住在新疆。主要從事畜牧業,飼養牛、羊,兼事農業,在山谷裡種植青棵、豌豆、小麥等作物,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日食三餐,主要食品有肉、面、奶,農區以麵食為主,牧區以肉食為主。喜將面和奶或米和奶一起製成主食,許多日常食品與維吾爾族相似。塔吉克族的日常飲食,一般注重主食,不大講究副食,很少吃蔬菜。

  日常食品

  牧區飲食以奶製品、麵食和肉食為主;農業區則以麵食為主,奶和肉食為輔。麵食主要是用小麥、大麥、玉米、豆子等面做成的饢。每日早、中、晚三餐。農民們一般早上喝用牛、羊奶和磚茶煮成的奶茶,吃少許饢;中午吃用玉米麵、青稞面煮的糊糊,或者吃肉片面條;晚餐是正餐,多是肉、抓飯、抓肉、甜麵糊等。牧民們的早餐是一般是奶茶,午餐是酸奶和饢。

  塔吉克族的飲食品種大都與牛、羊奶、酥油等奶製品分不開,主要有奶粥(西爾布林濟)、奶面片(西爾太力提)、奶麵糊(布拉馬克)、酥油麵糊(哈克斯)、酥油奶糊(扎忍)、酥油青稞饢。副食很少,不大習慣食用蔬菜。在一些海拔較高的鄉村也沒有瓜果可吃。茶的消費量很大,以紅茶和綠茶為主。在澤普等地農業區的農民園藝比較發達,夏秋季常常能吃到甜瓜、西瓜、葡萄、桃、杏等瓜果,冬季也常備有各種乾果待客。

  日常飲品

  塔吉克族人的日常飲料是奶茶,塔吉克語稱之為“艾提幹恰伊”,是將少許紅茶或磚茶加水煮沸,然後加入適量已煮熟的新鮮奶子,攪拌而成。

  節日食俗

  塔吉克族除了與宗教信仰有關的古爾邦節、肉孜節和巴拉提節外,民族傳統節日還有肖公巴哈爾節(春節)、鐵合木祖扎提斯節(播種節)和祖吾爾節(引水節)等。

  肖公巴哈爾節(春節)

  “肖公巴哈爾”是塔吉克語“迎春”的意思。這一節日另一較為普遍的說法是“諾魯孜節”,意思是“新日”、“新年”或“新春”。節期在每年(公曆)3月,具體日期由該族宗教人士選定。這一節日還稱為“且得千德爾”,意思是“灑掃庭除”。節日當天的清晨,每家先讓一名男孩牽頭毛驢或一條牛進屋繞行一週,主人給驢喂塊饢,在它背上撒些面後牽出去。然後將挪在室外的所有物品搬回家中。

  接著,人們在眾人推舉的“肖公”(率領一群人去各家拜年的首領)帶領下,去各家拜年。進門便道“恭賀新年”,主人回答“但願如此”。接著將麵粉撒在“肖公”及來客的肩上,以示祝福,而後熱情地款待來客。按照習俗,先由肖公親手將饢分成塊狀,念一句“比斯米拉”(以安拉的名義),並吃一口,然後眾人一同進食。

  婦女們節日在家中待客,孩子們同男子去拜年,姑娘、媳婦則攜帶節日油饢去給父母、親友拜年。各家還用麵粉做成面牛、面羊和麵犁等,餵給牲畜吃。直系親屬紛紛歡聚一堂。各村還舉行賽馬、刁羊、歌舞等活動。節期一般為兩天。

  鐵合木祖瓦提斯節(播種節)

  節日這天,各家先要烤饢,還要做一種叫做“代力亞”的飯,是用碾碎煮熟的大麥和壓碎的乾酪混合在一起製成的。然後鄰里相互拜年,當前來拜節的人出門時,婦女跟隨其後出來灑水,以祈求豐收。人們象徵性地在口袋裝點種子,請富有農作經驗的老人向地裡撒種,撒種時要燒點菸火。

  老人撒種時,其餘人都將衣襟寬寬地撩起,讓種子落進懷內,這些種子要帶回家去。然後請一位有福氣的老婆婆坐於地中間,一個人象徵地圍繞並翻挖土地。接著,人們相互發剩在口袋裡的種子,開渠把溪水引入農田。這時大人孩子互相都用手往身上潑些水,預祝豐收。

藏族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飲食文化經過歷史的沉澱,隨著歷史的發展而形成現在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其中藏族的飲食文化是中國飲食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藏族文化中,藏族飲食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下藏族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

  藏族飲食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一世紀前後西藏就已經開發灌溉農田,並開始將牧地和農田合為一片,這些農田和牧地為王室和平民提供了豐富的糌粑和酥油。此後湖鹽的發現和茶葉、瓷碗從中原的引進,更是豐富了藏族的飲食文化。

  茶葉、糌粑、酥油和牛羊肉被稱為西藏飲食“四寶”。茶葉自傳入西藏開始就深為藏族人所喜好,這與高原的地形、氣候、飲食成分密切相關。在西藏,茶有各種做法,也有各種飲用規矩。酥油茶是磚茶或沱茶熬到色澤紅黃時,再加酥油和鹽巴攪拌打製的。如果打茶時加進核桃仁、葡萄乾、雞蛋、牛奶,茶味將更加甜潤可口,芬芳撲鼻,是招待客人的上品。甜茶也是藏族人喜愛的飲品,藏語稱“恰安莫”,用紅茶熬煮加入牛奶、白糖製成。逛甜茶館是藏族群眾喜愛的消磨時光方式。

  飲茶有茶俗。客人坐定後,主人都會恭敬地把酥油茶先斟上。倒茶時,茶壺先輕輕晃數次,壺底必須低於桌面。客人飲茶不能太急,也不能發出響聲,要緩緩吹開浮油,分飲數次,飲大半,留小半,主人斟添上再喝。藏族諺語說:“一碗成仇!”所以茶飲3碗為吉利,不能喝一碗就走。

  藏族人對茶具非常講究。盛酥油茶的壺,有陶壺、銅壺、鉛壺、銀壺,甚至金壺,金壺唯有達賴、班禪和世家貴族才能擁有。陶壺則是大眾喜歡的器皿,裝滿一壺酥油茶,擱在碎牛糞火灰上暖著,上蓋一塊棉片,隨時都可以飲用。藏人珍愛茶碗,茶碗有木碗、瓷碗和玉碗等,最為普遍適用的是木碗。

  酥油和糌粑在西藏食品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大麥類的青稞是西藏高原的主要農作物,常見的有白青稞和紫青稞兩種。將青稞曬乾炒熟,放入水磨磨成粉,便成了藏族人的主食糌粑。

  糌粑的良伴是酥油。酥油是從牛奶、羊奶中提煉出來的黃油,因系土法制造,內含水分雜質較多,營養也更豐富。藏族人最愛吃的犛牛酥油,色澤金黃,味道芬芳,口感極好。

  在碗裡盛適量酥油茶,擱一片酥油使之溶化,再摻入糌粑攪拌而成“瑪巴”。酥油加麵疙瘩、奶渣、紅糖炒成的食品叫“巴孜瑪古”,味道酸酥甜美。酥油拌米飯、人參果、紅糖稱為“卓瑪折松”,在喜慶或隆重的場合才食用。

  藏族人普遍愛吃肉,肉以犛牛肉和綿羊肉為主。藏族人只吃偶蹄類牲畜,不吃奇蹄類牲畜。

  肉有生吃、風乾吃和煎、炒、烹、煮幾種吃法。面對一塊新鮮的牛肉或羊腿,食者拔出鋒利的藏刀頻頻切割,並用刀尖挑肉入嘴。現在啖吃生肉已逐漸減少,而吃風乾肉仍然非常盛行。西藏各地氣候乾燥,乾肉可以經年不壞。乾肉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整個儲存起來,藏語叫“歇考”,意即整肉腔;一種是切成1尺長1寸寬左右的肉條,掛在風裡吹乾。

  西藏還非常盛行酒宴,老百姓遇到節日或者喜慶事情,有舉辦酒宴的習俗。西藏酒宴是主客各自坐在厚墊上,前擺餐桌分開進食。藏餐菜餚有風乾肉、奶渣糕、人參果糕、炸羊肉、辣牛肚、灌腸、灌肺、燉羊肉、燉羊頭等;主食有糌粑、奶渣包子、藏式包子、藏式餃子、麵條和油炸面果等。隨著時代的發展,漢餐和西餐西點也擺上了藏家酒宴。

  酒宴主要飲料是青稞酒。酒用青稞釀成,製作方法較為簡單,先將青稞洗淨煮熟,待溫度稍降時加入酒麴,用木桶或陶罐封好,讓它發酵。兩三天後,兌上涼水,再過一兩天便可飲用。青稞酒色澤橙黃,味道酸甜,酒精成分較低。

  喝青稞酒講究“三口一杯”,即先喝一口,斟滿;再喝一口,再斟滿;喝了第三口,再斟滿才全部幹盡。一般酒宴上,男主人和女主人都要唱著酒歌敬酒,盛大宴會上專門有敬酒的女郎,藏語稱為“衝雄瑪”。她們身著最華貴的服飾,唱著最迷人的酒歌,輪番勸飲,直至客人醉倒為止。

  您還喜歡:

  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湘菜

  湖南飲食與湖南名菜

  湘菜的地理物產文化底蘊

  湘菜的個性及其特色


麗江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

  飲食文化的基礎就是食物的來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地貌複雜,物產資源富饒的雲南有著良好的基礎,加上雲南境內彙集了中國大部分少數民族,在麗江文化是最典型的代表,想更好了解這裡的飲食麗江地區是很好的切入點。   麗江居住的大多是少數民族,可見菜色肯定別具一格,麗江的菜都多有納西的風格,例如出名的三疊 ...

冬至的文化內涵 養生之道與飲食風俗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關於冬至有什麼文化內涵?冬至的養生之道是飲食風俗又是什麼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冬至的文化內涵   冬至俗稱“冬節”、“長 ...

豐富多彩的保定飲食文化

  提起飲食,無數的吃貨都是口水流了一地擦都擦不掉,美味的食物是所有人都喜歡的東西。不同的地區飲食都會有自己的飲食特色,而保定的飲食文化也是很有特色的。本期小編就帶你去保定文化了解保定的飲食文化。   保定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豐富,歷史悠久,是中國第九大菜系“冀菜”的發源地,從保定歷代文物中的穀物工具、熟食 ...

豐富多樣的景頗族飲食文化

  飲食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生命活動。一個民族的生產狀況、方式和民風歷史等都會從他們的飲食中反映出來。飲食文化日常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環節。從他們的飲食習俗中我們也能更好的瞭解景頗族文化。   景頗族聚居地系山地立體氣候,生態環境複雜多樣,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各種野生動植物非常豐富。景頗族不僅食陸畜,也食水 ...

獨特、有內涵的仡佬族飲食文化

  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會受當地的地理環境及人文因素的影響,所以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各不相同。仡佬族文化源遠流長,他們的飲食文化更是別有一番風味,仡佬族由於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仡佬族獨特的飲食文化。   仡佬族的飲食文化以酸辣為特色,仡佬族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兼 ...

陝西飲食文化內涵

  到陝西旅遊的人們,主要是為了看長城、秦始皇兵馬俑等九處世界遺產。但是陝西不止有著這些世界遺產,陝西的飲食文化也是有著獨特的內涵的。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陝西文化吧!   一、陝西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陝西是中華文明與文化的發祥地,民以食為天,政治、經濟、文化的發達與繁榮,必然促進和帶動飲食文化 ...

內涵豐富文化之閩南訂婚習俗介紹

  閩南地區的訂婚習俗是能完完全全體現閩南風俗文化。閩南地區的婚俗文化在中國傳統婚俗文化中佔有一定地位的。那麼內容豐富的閩南訂婚習俗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閩南訂婚習俗有哪些   閩南訂婚習俗——定親   又稱“過定”、“食定”、“下定”、“文定”或“送定”。男家女性長輩由媒人陪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