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如何評價王安石的文學水平

如何評價王安石的文學水平

  評價王安石的文學水平:

  王安石是位具有強烈個性的文學家,兼擅散文、詩、詞,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重要的一席,他的文學創作歷來受到的評價,褒多貶少,相對於政治、學術評價,較為公允,這也表明政治與文學能保持一定疏離的空間,但王安石的文學創作其實仍然顯示出鮮明的政治目的性。

  王安石的文論,以重道崇經、濟世致用為核心,強調文,與,道,經,政,的一致性。

  他所創作的在中國散文史上一大批名篇佳作,完全是按照美的法則,遵循散文藝術規律而寫成的,它們所呈現的廣闊多彩的社會現實生活,所表現的散文風格和高超技巧,以及對辭章之美的傾心追求,確乎說明王安石已達到了散文大師的藝術水平。

  王安石的各體散文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尤以論說、書序、記、墓銘、祭文為突出,並形成拗折剛勁、簡古瘦硬的個人風格。

如何客觀評價王安石的改革

  王安石變法從目的上來說當然是興國,而其結果確實是導致北宋亡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

  首先,王安石變法主要在於“理財”,而在農業社會社會財富基本既定,無論出發點多好,最終結果都只能是“與民爭利”。而許多“理財”措施只能交由民間機構,若交給政府,必然會導致壟斷和腐敗。其次,如方田均稅法 ,下令全國清丈土地,核實土地所有者,並將土地按土質的好壞為五等,作為徵收田賦的依據,無疑會觸動大地主階級的利益。而在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就是統治階級,變法實際上就是以極少數對抗絕大多數,即使只是減輕剝削,也不能為地主階級所容。正因為王安石是少數派,因此凡是擁護變法的他都任用,而這些人中有相當多的投機分子,使得變法的實施變質,加重了農民負擔。綜上,王安石本人雖是拳拳救國之心,但王安石變法不僅沒能救國,反而導致了社會動盪,說其是導致北宋亡國的重要原因是不為過的。

王夫之如何評價王安石變法

  王夫之對王安石變法持幾乎全盤否定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他把王安石的諸項新法稱為聚斂之術“聚斂害民”,把王安石的理財思想視作興利之道“剝民興利”;

  2、他認為王安石以花言巧語迷惑宋神宗,導致靖康之變;

  3、他認為王安石變亂祖宗法度,“禍國殃民”,最終導致北宋亡國。

  總之,王夫之完全站在封建地主階級的立場,延續了和歷代統治者一樣的評價。

  王夫之,1619年至1692年,字而農,號姜齋,別號一壺道人,漢族,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人。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與先楚屈子、理學鼻祖周子等同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頭,與黃宗羲、顧炎武並稱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開始,至元豐八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


如何評價變法的歷史地位

  王安石變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增強對外防禦,對內彈壓的能力,以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從新法次第實施,到新法為守舊派所廢罷,其間將近十五年。在這十五年中,每項新法在推行後,雖然都不免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國強兵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梁啟超《王荊公》是20世 ...

如何評價這個人物

  王安石是雄才大略。古往今來,人們認識王安石大多數是從他的文學與改革兩方面來說,人們對他的認識也是褒貶不一的。自北宋當時到近代,人們對於王安石的評價貶低為主流,宋朝幾位皇帝為其追封的爵位及諡號,到了後來都被廢除了。甚至許多人認為,王安石及其變法甚至是導致靖康之恥的根本原因。   王安石的變法,實際上是一場以 ...

怎麼評價與蘇軾

  1、對王安石的評價:王安石是一位理論上的先行者,行動上的冒險家,政治上的賭徒。他的思想超越了時代,這是優勢,也是累贅。因為他對自己理論的自信,使他輕視歷史上的教訓,忽視相同歷史土壤這一客觀事實,希望走出一條不同於歷史的道路。當這條道路出現問題時,他只能採用不斷破壞現有平衡來加力的方式,從而最終引導北宋王朝 ...

對杜甫的評價句子

  杜甫,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杜甫畫像》是由 ...

文學成就

  從文學角度總觀王安石的作品,無論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北宋中期開展的詩文革新運動,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動,對掃除宋初風靡一時的浮華餘風作出了貢獻。   1、散文:強調文學的作用首先在於為社會服務,強調文章的現實功能和社會效果,主張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貫徹了他的文學主張,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具有較 ...

的歷史評價

  1、韓琦:安石為翰林學士則有餘,處輔弼之地則不可。   2、曾公亮:上與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   3、唐介:安石好學而泥古,故論議迂闊,若使為政,必多所變更。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擾。   4、曾鞏:鞏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稱其文。   5、司馬光:人言安石奸邪,則毀之太過;但不曉事,又執拗耳。   6 ...

蘇東坡和的稅改之爭

     蘇東坡   蘇東坡(公元1036年~1101年)與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均是宋代的文壇巨匠,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也各有建樹,尤其是王安石變法影響很大。然而,十分敬重王安石學識的蘇東坡,卻是王安石變法的反對派,特別是在賦役制度改革方面,兩人分歧較大。   106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