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歷史悠久的侗族薩瑪節文化

歷史悠久的侗族薩瑪節文化

  源遠流長的侗族文化,具有深厚的優良傳統。侗族薩瑪節,在侗族人民的心裡已經紮下深深的根。侗族人民為了紀念偉大的薩瑪,世代傳承著團結頑強,至善至美的的精神,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歷史悠久的侗族薩瑪節去看一看。

  侗族薩瑪節流傳於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從江縣及周邊的侗族地區,主要以榕江縣車江侗族薩瑪節為代表。薩瑪節是貴州南部侗族地區現存最古老而盛大的傳統節日,有侗族母系氏族社會時期風俗的遺留。宋代陸游《老學庵筆記》記載:侗人“至一二百人為曹,手相握而歌”,“多耶”祭薩。節日規模最為盛大的當屬榕江縣車江大壩的三寶侗寨。

  “薩瑪節”是侗族現存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一般只允許已婚的婦女和少數德高望重的寨老參加,被人們稱之為“侗族的婦女節”,是侗族母系氏族社會時期風俗的遺留。

  “薩瑪”是侗語的音譯,“薩”即是祖母,“瑪”意為大,“薩瑪”即大祖母。相傳在母系氏族社會,侗族的一位英勇善戰的女首領,在抵禦外敵的入侵中,屢立戰功。不幸的是,在一次與數倍於自己的敵人的戰鬥中,壯烈犧牲。侗族人民對她無比崇敬,將她視為能帶來平安吉祥的神靈,尊稱她為“薩瑪”。在侗族人民心中,薩瑪是最大的神。

  薩瑪又是傳說中的古代女英雄,在侗族古代社會的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佔有重要地位。相傳早在母系氏族社會,侗族有一位英勇善戰的女首領,在抗敵入侵的戰鬥中百戰百勝屢建奇功,不幸在一次戰鬥中與數十倍於已的敵兵包圍,最後壯烈犧牲。

  人們對她無比崇敬,將她視為能帶來平安吉祥的神靈,尊稱她為“薩瑪“。侗鄉有句俗話:侗家薩大,客家(漢族)廟大。在侗族人民的心中,薩瑪是他們最大的神。

  為了祭祀薩瑪,人們在寨子中間的土坪上壘起土堆,作為祭壇和供奉祭祀薩的場所——“然薩”(侗語,“然”是房屋,漢譯為“祖母的房屋”,也稱薩瑪祠、聖母祠)。有的侗寨還建有薩瑪祠。清代光緒年間,三寶各村的露天祭壇先後建為“然薩瑪“即薩瑪屋,頗具意味的是,屋內沒有神像,只有神位,神位上樹著一把半張開的大黑傘,傘下壘有一堆石頭,那即是薩的象徵,象徵著侗家人在薩瑪英靈的保佑下幸福安康,團結堅強。

  年年農曆正月、二月都要在“然薩”舉行盛大的祭典,場面龐大而壯觀,代代相傳,形成了今天的“薩瑪節”。薩瑪節在侗族人民的思想觀念中有很深的影響,先輩至善的美德對侗族的興旺發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尊敬老人等已成為侗族人民代代相傳的優良傳統。薩瑪是侗寨的保護神、團結神,又是侗族的娛樂神。“薩瑪“文化歷史悠久,內涵濃厚,對侗族的社會生活有多方面的深刻影響。

  薩瑪節文化歷史悠久、內涵濃厚,對侗族的社會生活影響深刻。據瞭解,2006年榕江侗族薩瑪節被列入第一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在上海文化產業年會上,薩瑪節被評為中國十大人物類節慶最具文化傳承獎。

  您可能還會喜歡:

  依山傍水的達斡爾族民居建築

  達斡爾族傳統節日:昆米勒節

  解惑:布依族可以和漢族結婚嗎?

  民間文化達斡爾族斡包節

貴州榕江“薩瑪節”祭祀侗族先祖“大祖母”

  在祭“薩”儀式結束後 侗族群眾跳起侗族特有的舞蹈“多耶”慶祝薩瑪節。 一位侗族老婦人手持半開雨傘,象徵著“薩瑪”的化身。 貴州黔東南州榕江縣19日舉行盛大的民間祭“薩”儀式,祭奠侗族共同的祖先神靈“薩瑪”。

  “薩瑪節”是侗族現存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一般只允許已婚的婦女和少數德高望重的寨老參加,被人們稱之為“侗族的婦女節”,是侗族母系氏族社會時期風俗的遺留。

  “薩瑪”是侗語的音譯,“薩”即是祖母,“瑪”意為大,“薩瑪”即大祖母。

  相傳在母系氏族社會,侗族的一位英勇善戰的女首領,在抵禦外敵的入侵中,屢立戰功。不幸的是,在一次與數倍於自己的敵人的戰鬥中,壯烈犧牲。侗族人民對她無比崇敬,將她視為能帶來平安吉祥的神靈,尊稱她為“薩瑪”。在侗族人民心中,薩瑪是最大的神。

  19日,記者在榕江縣月寨聖母祠祭“薩”現場看到,參加祭祀活動多為已婚婦女。祭祀活動開始,先由管薩人燒好茶水,給“薩”敬香獻茶。身著盛裝的各家女主人排隊進入聖母祠每人上前喝上一口祖母茶,摘一枝“千年艾”(常青樹枝)插於髮髻之上,然後跟隨手持半開雨傘的老婦人繞寨一週,祭拜土地廟,最後來到寨子裡的廣場上,手牽手跳起侗族特有的舞蹈“多耶”。

  月寨79歲的老人李秀春告訴記者:“祭薩瑪從古時候就開始了,每年一次,一直都沒有斷過,就是為了祈求全家平安。”

  薩瑪節文化歷史悠久、內涵濃厚,對侗族的社會生活影響深刻。據瞭解,2006年榕江侗族薩瑪節被列入第一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在上海文化產業年會上,薩瑪節被評為中國十大人物類節慶最具文化傳承獎。

歷史悠久的金華酥餅文化

  若說起中國有什麼美味的小吃,那麼一定少不了的就是金華酥餅,金華酥餅是中國有名的漢族傳統小吃,其在浙江省金華地區是十分的有名的,你知道金華酥餅的由來以及知識嗎?本期跟小編一起去小吃文化大全瞭解一下吧!

  金華酥餅,色澤金黃,香脆可口,是浙江省金華地區漢族名點,也是聞名遐邇的饋贈親朋好友傳統特產。其餡心用乾菜為主料,故又名乾菜酥餅。明代已聞名於世、民間更有李白“聞香下馬”的傳說。

  據記載:金華酥餅始見於南宋婺州浦江吳氏所著的《中饋錄》,他所說的酥餅是用蜜糖作餡的,與今之乾菜肉餡稍有區別。金華酥餅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技藝上經過不斷改進,成功研製出火腿酥餅、牛肉酥餅、甜酥餅、辣酥餅、雙麻酥餅、姜堰酥餅、滷肉豆沙酥餅、紅廟酥餅等品種。

  並且改木炭烘烤為遠紅外線烤箱烘烤,包裝上由無毒聚乙烯型袋代替紙包裝。早在1989年,金華酥餅就榮獲了“省優產品”稱號。如今,金華酥餅店在金華市區遍地開花,香飄四方,為各地來金客人增添了口福。目前,整個金華市區規模較大的生產廠家有四十餘家,日產量6萬隻,與全國20多個城市建立了產銷聯絡。

  金華酥餅歷史悠久,有趣的是首創者竟是“混世魔王”程咬金。位列唐朝二十四位開國元勳之一的程咬金,早年在金華賣燒餅為生。有一次,他的燒餅做得太多了,一整天也沒賣完。他便將餅儲存起來,準備明天繼續賣。可是,如果燒餅變壞,就不能賣了。於是,為了防止燒餅變壞,程咬金將燒餅統統放在爐邊上。

  他想:讓火一個勁地烘烤著,燒餅一定壞不了啦!第二天,程咬金起床一看,燒餅裡的肉油都給烤出來了,餅皮更加油潤酥脆,全成了酥餅。這餅一上市,立刻吸引了不少人。大家見程咬金做的餅和以前大不一樣,都爭先恐後地品嚐。程咬金很高興,便扯著嗓子喊:“快來買呀!又香又脆的酥餅!”

  這一叫,買的人更多了。人們爭誇程咬金的手藝越來越高超了。有的燒餅鋪主人還煞有介事地向程咬金請教“秘方”。程咬金哈哈大笑起來,說:“我哪有什麼‘秘方’呀!只不過在爐邊烤一夜而已。”


歷史悠久的烏孜別克族音樂文化

  少數民族大多都能夠善舞,烏孜別克族也不例外,他們透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編制出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經過多年的傳承和改編烏孜別克族的音樂流傳的更廣。下面的烏茲別克族文化為您帶來歷史悠久的烏孜別克族音樂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烏茲別克族的先民由粟特人、馬薩蓋特人、花剌子模人和南下的突厥語人群融合而成。古代粟 ...

歷史悠久的壯族稻作文化

  中國歷史上就是個農業大國,我們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從而使得農業高度發展,更是以水稻為主食,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壯族了,他們是歷史上最早種植水稻的民族,同時在壯族文化中更是形成了獨特的稻作文化。   在美麗神奇的滇東南,世代居住著勤勞淳樸的壯家人。古往今來,壯族人民由於在經濟、文化上與漢族人民頻繁交往,並 ...

具有歷史悠久的哈尼梯田文化

  哈尼族文化最能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關係的就是哈尼族梯田,梯田代表著哈尼族人民勇於創造的精神,是一個獨具天工的偉大傑作。在高原這種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哈尼族人們不僅克服了困難,而且還開創了新事物,不得不說,哈尼族是一個智慧勇敢的民族,今天大家,就隨小編一起看看具有歷史悠久的哈尼梯田文化。   哈尼人的祖先最早 ...

歷史悠久的石家莊常山戰鼓文化

  常山戰鼓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已具雛形,至明代已盛行於漢族民間的民俗活動。石家莊正定縣是歷史上的“常山”所在地,故稱其為“常山戰鼓”。那麼,石家莊文化中的常山戰鼓是怎麼來的呢?接著往下看吧。   常山戰鼓發源地河北省正定縣原名真定,系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民間藝術之鄉。自晉至清末以來一直都是郡、州、路 ...

歷史悠久的重慶秀山花燈文化

  重慶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重慶地處巴蜀之地。由於重慶當地擁有苗族自治縣和土族自治縣等,所以重慶文化包含了許多少數民族當地的文化,今天就由小編我向大家介紹歷史悠久的重慶秀山花燈文化。   秀山花燈,是我國西南地區花燈藝術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教、民俗、歌舞、雜技、紙紮藝術為一體的民間文化現象和民間表演藝術 ...

歷史悠久的四川金錢板文化

  在歷史悠久的中國,有許多的傳統文化,而這些傳統文化也都是由歷史沉澱而來。在每個民族甚至每個城市都有著屬於自己地方特色戲曲文化,你對中國的戲曲文化了解多少呢?下面的四川文化為您帶來歷史悠久的四川金錢板文化。   四川曲種,又稱“打連三”、“三才板”、“金籤板”。流行於四川漢族地區及貴州遵義、銅仁、畢節等地。 ...

歷史悠久的臺灣“漢唐樂府”文化

  臺灣有一個傳承南音,並將之發揚光大的民間團體“漢唐樂府”。以樂音舞美的表現形式展現出臺灣文化的精神特質。更是為南音這個中國最為古老的樂種傳承燃起了燎原之火,成為臺灣這座城市對兩岸交流的名片。   漢唐樂府成立於1983年,由南音(南管)名家陳美娥創辦於臺北。秉持重建南音古樂於中國音樂史學術定位之宗旨,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