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民間代表性藝術之一:舟山漁民號子

民間代表性藝術之一:舟山漁民號子

  中國文化有非常深厚的底蘊,其中在藝術形式表演上也是如此,而且精彩絕倫,是我國的瑰寶,當然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也是藏身民間不斷髮展的,其中舟山漁民號子就是其中之一,作為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舟山漁場,藝術形式也是非常具有民間代表性的,本期舟山文化為大家來解析。

  舟山漁民號子是浙江省舟山市別具特色的漢族民歌音樂。漁民號子起源於舟山漁場的舟山、岱山等大島,在我國東南沿海各地均有一定影響。舟山漁民號子,是舟山群島船漁工號子的總稱,是舟山各島漁民、船工世代相傳的海洋民間口頭音樂,它與漁船、運輸船作業和漁(船)民在海上和岸上勞動時息息相伴,是浙江省乃至國內的代表性民間勞動號子之一,《中國民間歌曲整合》(浙江卷)和《中國漁歌選》均有記載並錄入。

  舟山漁場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居我國漁場之首,盛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墨魚等四大魚類,素有“中國漁都”之稱。舟山是擁有大小島嶼1390個的群島市,下轄定海、普陀兩區和岱山、嵊泗兩縣。其中舟山本島最大,岱山島次之。舟山地處我國東南沿海,中國大陸海岸的中心,著名的長江、錢塘江和甬江的出海口。岱山為海洋大縣,漁業資源豐富,尤以岱衢洋盛產大黃魚而聞名。清中葉至民國直到建國初期,魯、蘇、浙、閩、粵、臺灣等東南沿海數以萬計漁民聚集岱衢洋圍捕大黃魚,並在岱山停舶曬鯗,殆無虛席,在我國傳統漁業史上曾輝煌一時。

  舊時岱山及舟山諸島,木帆船是捕魚和海上交通的主要工具。船上一切工序全靠手工操作,集體勞動異常繁重。各種工序都要喊號子以統一行動,調節情緒,於是形成了豐富的號子。舟山漁民號子(岱山號子)按工序分為《起錨號子》、《拔篷號子》、《搖櫓號子》、《起網號子》等數十種,曲趣粗獷豪爽,已形成系列曲調,在風格上有著鮮明的個性及地方特色。

  您也許還喜歡:

  傳統文化:傳統漢族服飾文化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擁有原始的美麗——壺瓶山

  歷史悠久的常德酒文化

民間著名麵食之一:伊府麵的由來

  伊府麵,又名為“依附面”、“御府面”,是我國著名的麵條之一。伊府麵是最早的泡麵,沒有它就沒有現在的泡麵了。也許你吃過伊府麵,但是對伊府麵的由來並不是很瞭解,那麼,接下來的美食典故為你詳細講解。

  伊府麵的起源,廣東、福建、蘇州、鄭州、宮廷各種傳說均有,難以定論。但由史料的記載,比較具體的說法是由乾隆年間書法家、揚州知府伊秉綬的家廚所創制,因而取名為伊府麵。

  伊秉綬號墨卿,福建汀州人,乾隆年間中進士,工詩善畫,富收藏,是一位儒雅風流之士。他做過惠州和揚州知府,而這兩個地方都是講究美食的。他任惠州知府時,用了一個姓麥的廚師,此人極善烹飪,東家愛吃,廚師會做,彼此切磋,賓主相處很好。後來伊秉綬轉任揚州,麥廚師也跟隨去了,在那裡他參酌採納了江南調製麵點的方法,創制出了伊府麵。

極具特色的湖南民間傳統藝術文化:白倉高蹺

  踩高蹺的藝術在很久以前就有,它是一種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漢族傳統娛樂專案。白倉高蹺也被稱為踩高蹺,它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在舞蹈者腳上綁上長長的木蹺進行表演。還想更加了解白倉高蹺嗎?下面的湖南文化帶你更加深入的瞭解白倉高蹺,一起來看看吧。

  踩高蹺俗稱“踩高腳”,又稱“耍高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魏晉時期已相當成熟,明清時,流傳大江南北。在白倉,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把踩2米多高的高蹺當成一種傳統,一種藝術,流傳至今。關於白倉高蹺的起源,己無從考究,但文字記載己有203年的歷史。據《邵陽縣誌》載,咸豐十一年(公元1806年)六月十九日,白倉賽神會、踩高蹺、扎故事,復衍百戲。“白倉高蹺”的突出特色是高、奇、險。

  “高”是指白倉高蹺的高度,一般離地五六尺,最高可達一丈二。表演藝人踩在這樣異乎尋常的高蹺上,以奇險的動作表演諧趣的情節,遠遠超出了現實生活中的形象,成為人民心中的神靈巨人。“奇”是指白倉高蹺的造型奇特。人物角色多來自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以戲劇人物造型為主,化妝用色誇張古拙,形象力求生動有趣。高蹺藝人們動用他們紮實的技巧,在高蹺上把表演者的真腳”扎”起來,假腿動起來,真臀坐起來,假臀蹺起來,以栩栩如生的奇巧技藝給人以藝術享受。

  “險”是指白倉高蹺的表演難度大。高蹺藝人必須具有紮實的腿腳功力和武術基礎,要經過無數次的摔爬跌倒,才能練成靈巧的表演技藝和團結協作的精神,才能在高蹺上表演出耍龍舞獅、前翻後滾、騰躍盤旋等高難特技而腿不軟、心不亂、隊伍不散。才能讓觀眾驚心動魄,耳目一新。白倉高蹺有文、武之分。文高蹺以表演戲劇角色為主,扮相滑稽,表演風趣。武高蹺以展示特技和功力為主,動作驚險,表演激烈。清代鄉土詩人高雄有詩讚曰:“高蹺秧歌誇捷足,群兒聯臂欲昇天”。

  白倉高蹺內容豐富,場面宏大,每次表演猶如一條無形的紐帶,將十里八鄉的鄉親父老吸聚到白倉,形成“紅男綠女,填街塞巷”的場景,呈現出一派節日歡樂景象。

  2007年,“白倉高蹺”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案。


泉州民間的信仰之一媽祖

  媽祖是我們心中的海神,信仰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民間信仰之一,她同樣隨著中國人的足跡傳遍世界各地。目前海內外學者普遍認為,媽祖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從人民中走出來的、被神聖化了的歷史人物。下面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泉州文化。   林默娘的“裡中巫”身份,是媽祖信仰的原始形態。媽祖信仰產生在特殊的生態環境之下,與海洋 ...

世界十大名畫之一蒙娜麗莎的藝術特色

  《蒙娜麗莎》,世界十大名畫之一,是文藝復興時代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繪的麗莎·喬宮多的肖像畫,現保存於巴黎的盧浮宮內。關於蒙娜麗莎畫作,有眾多研究和說法。不過,今天就讓我們先從其藝術特色開始瞭解吧。   眼睛藏有神秘字元:   義大利國家文化遺產理事會成員西爾瓦諾·溫切蒂藉助顯微鏡觀察油畫中蒙娜麗莎的眼 ...

民間傳統藝術表現形式秧歌的起源

  秧歌是中國廣泛流行的一種現代民間舞蹈。而且也是現在大媽們都很喜歡的舞,不過越來越發現,有很多的年輕人也加入了這個隊伍。不僅僅是喜歡,更多的是平時缺少運動的人也可以動動身子,對自己的身體也是很有幫助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民族文化中秧歌的起源是怎麼來吧。   歷史起源:   秧歌的歷史,據現有資料可追溯到明初。 ...

民間八仙之一漢鍾離的故事

  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文化傳承的國家,可以說中國的文化是世界的瑰寶,也是經過幾千年的不斷積累和磨合,是經過歷史考驗的,其中八仙傳說是我們民間流傳非常廣的故事了,其中的漢鍾離是我們印象深刻的任務,本期民間故事為你解析漢鍾離的傳說。   漢鍾離身材魁梧,鬚髯飄灑,身穿青道袍,手搖芭蕉扇,逍遙自在,在成仙之前,他 ...

民間傳統藝術杭州油紙傘

  杭州的美麗從古至今都深刻在人的心中,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女子都是怕被曬黑的,所以防曬傘都是出門必備的,古代女子出門的時候也都撐著杭州油紙傘。本期杭州文化帶你去了解杭州油紙傘。   油紙傘是漢族傳統工藝品之一,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製或布制傘。杭州是江南水鄉,四季雨水眾多,竹木資源豐富。作為古代重要雨具的油紙傘 ...

海口民間戲曲藝術瓊劇

  海南人是南宋末期幾十萬福建莆田人搬遷至海南島,所以海南話也被稱為海南閩語,而民間人大多稱之為海南話。其實海南他們的語言是瓊語,這個語言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戲劇。本期小編就帶你去海口文化了解瓊劇無與倫比的魅力。   戲劇的起源,一直是世界文化史上一個饒有趣味的話題。與西方戲劇相比,中國戲曲雖然並不直接起源於宗教 ...

古老的山西民間戲曲藝術蒲劇

  在山西的四大戲曲文化中,蒲劇佔了一席之地。蒲劇也是山西文化中最古老的一種,它的歷史悠久,蒲劇的臉譜是全國有名的,它的流星地一般在山西南部。你對於山西的蒲劇瞭解多少呢?下面的山西文化為您帶來更多的蒲劇資訊,一起來看看吧。   蒲劇又稱蒲州梆子,當地人通稱亂彈戲,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戲曲藝術。因興于山西晉南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