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漳州婚嫁習俗二

漳州婚嫁習俗二

  新娘臨上轎,要放聲大哭,謂之“哭好命”。花轎出門,女家要放鞭炮,並隨即把門關緊,或以米篩置於門口,據說這樣財氣才不致被女兒帶到婆家。在轎起行不遠,新娘從轎中擲出一把扇子,表示父母不必為她操心,稱“放心扇”。 花轎行列忌諱路遇另一迎親隊伍,謂之“喜沖喜”。萬一遇上,必須互換新娘頭上簪花,俗稱“換花”,以此破解。 花轎抵男家,新郎腳踢轎門三下,俗說以此壓服將來的雌威。轎門開,小姑捧柑桔讓新娘觸控,意吉祥如意。新郎牽新娘出轎,新娘起身復坐,如此反覆三次,俗說此乃是顯示新娘的尊貴。新娘下轎,送嫁姆拿出掛在新娘轎後面的米篩(上畫八卦或陰陽太極圖)遮其頭上( 也有用傘者),謂之“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俗信結婚這天新娘媽最大,為避免觸犯天上之神,故以米篩遮日。也有迎娶選在下半夜天亮之前,新郎牽著新娘跨過門檻時,新娘要跨過稻草火入大門進洞房,新郎由前到後替新娘揭頭巾,同吃“合婚圓”。 中午是吃“舅仔桌”。桌上擺12道菜,每動一道菜,都有吉語相伴。12碗中,6葷6素,所有雞、魚、豬肉、蔬菜、瓜果均無禁忌。新婚之夜宴請至親好友鄰里,母舅和舅祖坐中桌首席,新郎、新娘要逐席敬酒。第一次鞭炮響,表示開宴,第二次鞭炮響,表示宴畢。 散席後即轉入“鬧洞房”,以層出不窮的花樣將新郎、新娘鬧得十分尷尬,鬧客以此為快。據說叫一個父母雙全的健壯男孩在新床上翻身打滾,會早生貴子。 翌晨,新娘“出廳”給公婆敬甜茶,公婆以紅包還禮。禮畢, 則到廚房拜灶君。這天,孃家的兄弟要來探望,叫“探房”,男家設宴款待。 第4日,新娘偕新郎“歸寧”孃家,俗稱“做客”,父母設宴請新女婿。“做客”一定於天黑時前回婆家,帶回各種禮品,其中必有象徵“好頭好尾”的用紅絲線捆綁的兩根帶尾甘蔗,置於門後。有些地方新娘必須隨帶一隻公雞和一隻母雞(用紅絲線綁腳),俗稱帶路雞,寓意夫婦和睦相處,白頭偕老。 30年代,有知識界及開明人士倡導移風易俗, 提倡文明結婚, 以“集體婚禮”為時尚。目的在簡化手法,節省開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提倡婚姻自主。1950年頒佈《婚姻法》後,逐步改革封建婚姻陋俗,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除保留招嫁( 即合夥婚)、二婚親(男續絃、女再嫁)等俗外,諸如指腹為婚、童養媳(即自小養女與自已的兒子成婚)、納婢(即富有者納婢為妾)、寄房婚(即新娘與雄雞舉行婚禮,雄雞代表離家在外的新郎)、沖喜婚(即新娘與重病人成婚)、人鬼婚 (新郎與亡故的小姐成婚,以木牌代表小姐亡魂行婚禮)等封建包辦買賣婚姻之劣俗已消除。社會上婚事新辦十分盛行,一般不辦酒席,不坐轎,舉行集體婚禮、開茶會等形式,並出現旅行結婚。 1980年後,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講排場的遺風又有所回潮。現行婚俗, 多流行自由戀愛或旁人介紹, 同意後即訂婚戴戒指, 分喜糖。盤擔改包禮金(禮金動則以萬元計)由女方代辦。結婚當天, 用鮮花或塑膠花點綴轎車當“新娘花車”,嫁妝包括彩電、音響、影碟機、 摩托車等名目繁多的家用電器,結婚用房裝飾高檔。城鄉民間婚禮競相鋪張,普通家庭難以承受。

漳州喪葬習俗二

  出殯: 出殯俗稱“出山”。明時,當日出殯。清以來,日期預先擇定,一般在死後三日,親朋摯友如期前來送葬。出葬時先行祭禮,由禮生主祭、代讀祭文。喪家對司祭者須致回禮。孝眷們圍棺大哭,俗稱“哭棺材頭”。禮畢即行安釘封棺,前四顆釘釘四角,釘實;後一顆釘釘後邊,松的,由孝男或孝孫用嘴咬著拔起,吐到一個裝著米穀銅錢等物的大斗中,寓意“出丁”。封棺畢,親屬繞棺3周。棺夫用大繩將棺材綁在“獨龍槓”之下,罩上棺罩,謂之“俊龍”。抬棺出門時,如果死者父母尚健在者,父母有持竹枝鞭棺之俗,表示父母對其未能盡養老送終孝道的遣責。隨後,孝男扶靈柩兩側,孝婦跪地哭送,送殯隊伍開始出發。出殯行列以一“開路神”先導,“草龍”(今用香爐點香代替)相隨,女婿撒紙錢,意為向路鬼買路,後是銘旌、孝燈、吉燈、輓聯、挽軸、魂橋、紙轎,送葬的親友,誦經的和尚或道士、鼓樂,接下來是靈柩,孝男、孝孫手持喪儀扶棺慟哭。靈柩抬夫由8人至32人不等。其中喪家延請鄉音(俗稱“八音”)民樂隊吹奏穿插於行列間。隊伍走了一段,孝男跪在路邊,叩請送葬親友留步,俗謂“辭客”。 靈柩抵達墓地,先將棺木置墓穴前。親屬哀哭,僧道誦經,在棺木穿氣孔,送棺入穴,由喪主動土埋葬。埋畢祀後主(祀墓前土地公) 隨即行“點主”(即用原筆點在遺像上,表示把死者之靈定在遺像中)。返回後將像供奉於廳堂祭之。下葬7日後,由孝男合家大小披麻帶孝,手持小紅燈,至墓前祭奠,稱“收灰”。初落清淨,帶孝人等按親疏帶上手線(藍、白等色)表示帶孝。 喪宴: 喪家出殯當日盛筵朋客其俗已久,南宋時“喪葬之家,必廣為齋,設以待客,繼用葷酒而散彩帛,倘不如此,由指以為不孝。富者以豪侈相高,貧者恥其不逮,往往貿易舉貸以辦。若力有不及,寧姑置而不為,……親喪有終制而不得葬埋者,皆是。”今俗中午吃滷麵,晚上為酒筵。 祭祀: 葬禮告畢,在家要每七日一祭,做到七七四十九日為止,曰“做旬”。中等以上人家,三旬及七旬均延僧道誦經“做功德”。祭完七旬(即“七七”),祭百日,俗稱“做百日”,(也有“做百日”和“做對年”一起做的),備供祭奠,然後焚燒錢帛、紙厝等, 即為除靈,又稱“插花”“轉紅”(除孝)。居喪期間禁忌理髮(今有出殯後親屬俱理髮)、化妝、娛樂,到“做百日”後就可解禁了。又喪家自收殮起,至除靈日止,每日晨昏兩次,於靈前供茶供飯,婦女於靈前哭泣,呼喚,稱“叫起叫睡”。除靈這日不能哭,死者遺像轉掛牆上或祖宗龕裡,。每逢初一、十五,兒孫仍素服、哭祭表示餘哀未忘,直到“做三年”喪期滿,整個喪期方告結束。此後,於忌辰、生日、元旦、清明、端午、中元、冬至、除夕等日家祭。 遷葬: 民間舊俗墓葬兩次,並認為多葬多好,有“十葬九遷、十葬萬年”之說,並於葬後數年,擇吉日或清明,開墓拾骨改葬。 以上葬俗在鄉間仍延續,但有改革。今城區實行火葬,此俗多已簡化。 (三)其 它 不滿週歲嬰兒故去,用草蓆包裹扔於水中漂浮,60年代尚多見,此俗今已廢。非壽終男女喪事從簡,翌日即出殯。

土家族特有的婚嫁習俗

  哭嫁

  土家姑娘出嫁,有的前兩個月就開始哭了,長的兩個月,短的也有十天半月。哭嫁,不僅是一種離別感情的傾訴,同時也是聰明才智的顯露。對一個姑娘來說,會不會“哭嫁”、哭得如何,對她的名聲、身份都是很有影響的。有些土家族姑娘十二三歲便開始學“哭嫁”。有些父母看女兒學不好,還請來會哭嫁的大娘當老師,教她哭。到了十五六歲,還邀些姑娘夥伴躲在吊腳樓上“試哭”,互相教哭。有些姑娘除在家學“哭嫁”以外,還乘上山砍柴或下溪洗衣的機會互相研究“哭嫁”的技藝,商討“哭嫁”辦法,比試“哭嫁”的本領,一定要使“哭嫁”成功出眾!

  過禮

  結婚前一天,男方將彩禮送到女方,叫做“過禮”。這天女方的親朋好友都來祝賀,新娘請人扯去臉上的汗毛叫做“開臉”。

  撒筷子

  土家族民間嫁娶之日,雞鳴五更之時,新娘“縛”於堂屋中。堂屋中擺有量米鬥,鬥上放著米篩,篩中放有兩把筷子,新娘跪於鬥篩上,手拿兩報筷子,要哭“撒筷子歌”,並一邊哭,一邊將手中兩把筷子分別撕於堂屋內和門外的庭院鈉,其歌詞:“前撒金,後撒銀,中央撒個曬穀坪;前面金子跟我走,後面銀子跟哥丟......”撒完筷子,堂兄弟身披紅色“背親布”將新娘背上花轎。這時,新娘的母親跟在其後邊撒五穀邊祝福道:“前撒三天,要發三千;後撒一天,要發一千;撒得快,發得快,榮華富貴萬萬代....”

  搶床

  當新娘接進家並完成一系列儀式後,新郎新娘就會飛奔入洞房,競相搶坐新婚之床,俗稱“搶床”。相傳,誰先坐在床之中央,將來就由誰當家作主。有的新娘為了爭得家裡的地位和權力,不受男方“欺負”,往往不等拜堂完畢,就掙脫攙扶人的手,飛奔搶床,昂然坐於床沿中央,新郎則只好作陪。若新郎搶先,新娘可以擠新郎,爭個平等地位。

  回門

  結婚第三天新郎新娘回孃家拜謝父母,叫做“回三朝”;如女家離男家較遠,一個月回回孃家,叫做“回滿月門”。


福建 晉江人婚嫁習俗

  紅與強同是晉江人,兩人相愛兩年,強父母知道後瞭解紅的家境一般,立即反對紅,並立即安排強相親,強父母相中與其門當戶對,家裡開玩具廠的婷,在社會風氣及家庭壓力下,強只得與紅分手,並在今年五月份訂婚,訂婚時婷家就送了一輛本田車,訂婚後強仍深愛著紅,兩人仍放不開斷不清情份,但退婚已是不可能,或許年底就會結婚了,強 ...

河北懷安婚嫁習俗

  河北懷安婚嫁習俗   解放前,懷安婚嫁均受封建禮教約束,由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定,男女雙方婚前不識,撮合成偶。   婚姻初始,經媒人說合,男女雙方家長認可,即分別請人看 黃曆 。根據男女各自的生辰八字 合婚 ,如無大忌,即可議婚 換貼 。 婚貼 在男女家中三天,三日內家中平靜無事為 順 ,順者婚事可議 ...

洛陽漢族婚嫁習俗

     洛陽婚嫁習俗沿襲《禮記》所定的 六禮 (問名、納彩、納吉、納徵、請期、迎親)程式。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進步和文明的發展,一些洛陽婚嫁習俗逐漸廢棄,但洛陽婚嫁習俗的基本程式一直沿襲至今。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建都史達千年之久,是數千年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所以以洛陽為中心的婚嫁習俗隨社會的發展傳到全國各 ...

安徽戀愛婚嫁習俗

  訂婚:一般由男方託媒向女方提親,雙方依家境相似,門當戶對為佳u舊時經雙方父母認可後,便用庚帖互換生辰,清算命先生 合八字 ,占卜吉凶。如年度八字相合,即可訂婚。正式訂婚得 過紅書 ,又叫 過書子 。男方請媒議聘,女方提出聘禮品種數額後,男方按商定標準,準備聘禮。聘禮多少、質量好壞,由雙方家境而定,沒有確切 ...

滿族的婚禮婚嫁習俗

  提起滿族的婚俗,得從一段滿族的神話故事講起:長白聖母佛庫侖,有一天在天池沐浴,見到一隻嘴噙朱果的五彩靈鳥飛來,她上前去抱,不料朱果洽巧落入她的口中,因此懷揣有孕,生下始祖布庫裡雍順。   這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真實寫照,也說明滿族的婚俗是從群婚制、對偶婚制、最後發展到一夫一妻制的。   滿族入主中原以後,婚俗 ...

山東婚嫁習俗

  山東一帶的婚嫁,大體上分為這樣幾個步驟:議婚、訂婚、送日子、鋪房 、迎娶、拜堂合巹。在這幾個步驟中,迎娶最為熱鬧,也最為有特色。婚禮日早晨,吹鼓手最先來到主家大門口鼓吹一通,然後進洞房再吹。稍事休息 後 ,迎親的花轎就要起程。一般迎親的花轎有兩乘,新郎坐的叫"官轎",給新娘準備的叫" ...

鄂西北農村的婚嫁習俗

  結婚證一領,婚期一商定,男女雙方進入準備階段。   女方在婚期的頭一天待客。提前要準備嫁妝。過去的嫁妝通常是木製傢俱,如三門櫃、穿衣櫃、寫字檯、梳妝檯、火盆、木盆、餐具、被褥等,現在條件好了,一般的嫁妝是冰箱、空調、洗衣機、電扇、組合傢俱等。   這天晚上,新娘同母親、嫂子同新娘話別。囑咐一些到了婆家要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