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碗舞是蒙古族的一種非常有特色的民間舞蹈,動作非常的優美、氣質高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也是少數民族都比較喜愛的一種舞蹈形式,當然更是蒙古族文化的一種標誌。那麼,大家對於這種獨特的舞蹈有什麼瞭解嗎?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看看吧!
頂碗舞是蒙古族從元代承傳下來的民間舞蹈。相關的史料記載,《頂碗舞》的出處與佛教有著一定的淵源。佛教教義當中有多種對佛的供養儀式,用碗盛上糜乳的供奉以及用歌舞表演的伎樂供養都包括在其中。兩者的結合導致了這種用盛了糜乳的碗放在頭頂上舞蹈的形式形式新穎,動作優美,氣質高雅,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蒙古族的民族特點。
頂碗舞在整個蒙古族民間舞蹈發展史上佔居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在婚宴和喜慶佳節的聚會上1人或多人頭頂茶杯或碗狀小油燈或碗,碗裡盛滿清水或奶酒,雙手各拿兩個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聲和樂聲中翩翩起舞。
頂碗舞的動作沒有固定的套數,掌握好基本動作和擊盅,打筷的規律之後,舞者現場即興發揮,情緒激昂,動作、舞姿的變化豐富多彩,充分展現蒙古族舞蹈的技藝,智慧和豐富靈活、多變的特點。
一陣悠揚的樂聲中,一群身著大紅裙袍的姑娘們,排著整齊的步伐,做著優美的動作。她們的那端莊而富有獨特民族風格的舞姿明朗又大方,美麗的臉龐上漾滿喜悅的微笑。最令人不斷稱奇叫絕的是,在那像瀑布般流瀉而下的黑色髮辮之上,一疊疊高高聳立的白瓷碗穩穩地隨著姑娘的身姿飄來移去,像水中的萍,似天上的雲,流動的舞姿和靜立的碗影,構成一幅美與技完美交織的動感畫卷!
頂碗舞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表演舞臺的壯大,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喜歡上了頂碗而舞,特別是在新疆、內蒙等地區,歷經悠久歲月的磨礪而愈加受人歡迎。這類舞蹈奇就奇在技與藝的交融性上,對舞蹈演員的要求極高,往往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演員們不但要練就過硬的舞藝,更要具備高超的頂技,而正是這兩者完美和諧的結合與展示,帶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此外,維吾爾族、傣族、土家族也擅長跳頂碗舞。
頂碗舞是蒙古族一項重要的舞蹈文化的資源,它保留了蒙古族中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域風情,是蒙古族舞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千百年的時間裡,始終保有自己最獨特的風味,成為蒙古族文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
在蒙古族文化中,有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叫做頂碗舞,這種舞蹈也影響了不少其他的少數民族,比如維吾爾族和傣族等。
那麼,蒙古族的頂碗舞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頂碗舞是蒙古族從元代承傳下來的民間舞蹈。相關的史料記載,《頂碗舞》的出處與佛教有著一定的淵源。佛教教義當中有多種對佛的供養儀式,用碗盛上糜乳的供奉以及用歌舞表演的伎樂供養都包括在其中。兩者的結合導致了這種用盛了糜乳的碗放在頭頂上舞蹈的形式形式新穎,動作優美,氣質高雅,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
在整個蒙古族民間舞蹈發展史上佔居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在婚宴和喜慶佳節的聚會上1人或多人頭頂茶杯或碗狀小油燈或碗,碗裡盛滿清水或奶酒;雙手各拿兩個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聲和樂聲中翩翩起舞。
頂碗舞的動作沒有固定的套數,掌握好基本動作和擊盅,打筷的規律之後,舞者現場即興發揮,情緒激昂,動作,舞姿的變化豐富多彩,充分展現蒙古族舞蹈的技藝,智慧和豐富靈活,多變的特點。
頂碗而舞,是中國許多少數民族極為喜愛並極其流行的舞蹈形式,特別是在新疆、內蒙等地區,歷經悠久歲月的磨礪而愈加受人歡迎。這類舞蹈奇就奇在技與藝的交融性上,對舞蹈演員的要求極高,往往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演員們不但要練就過硬的舞藝,更要具備高超的頂技,而正是這兩者完美和諧的結合與展示,帶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此外,維吾爾族、傣族、土家族也擅長跳頂碗舞。
蒙古族因族內地區差異導致民間舞蹈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舞種,蒙古族舞蹈有:1、自娛性民間舞蹈《安代》;2、宗教性舞蹈《薩滿舞蹈》《查瑪》;3、表演性民間舞蹈《筷子舞蹈》《蠱碗舞蹈》《好德欽》等舞蹈。這些舞蹈表演形式雖然不多,但都有其深遠的歷史背景及其深邃的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內涵。
舞蹈是人們在慶祝節日時渲染節日氣氛,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一種方式。中國有56個民族,舞蹈文化傳承下來後每個民族的舞蹈都獨具特色,特別是一些少數民族,更是把自己的民族特色融入舞蹈裡,讓人嘖嘖生嘆。那麼,你知道拉祜族的蘆笙舞嗎?就跟著小編一起了解拉祜族文化吧!
蘆笙舞是拉祜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在節日集會 ...
本期赫哲族文化帶來的是充滿神秘色彩的赫哲族民間舞蹈:薩滿舞,薩滿跳神時全副神裝,胸前背後掛著銅鏡,腰繫腰鈴,脖子上掛著布克春、薩日卡、額其和三種神,“愛米”供在西炕上。薩滿手拿神鼓以通神。繼續來了解薩滿舞吧!
一、薩滿舞簡介
所屬地區:黑龍江—雙鴨山
文化遺產名稱:赫哲族薩滿舞
遺產編號: ...
壯族文化是在壯族人民生產勞動中產生,所以壯族文化獨具地方特色,以及民族風情。壯族最受歡迎的舞蹈是壯族的扁擔舞,雖然扁擔舞是用一種勞動工具進行表演的,但扁擔舞蘊含了濃郁的勞動氣息,以及是壯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與表達。
扁擔舞是一種壯族傳統民間舞蹈,由打礱舞發展演變而來,一般由婦女表演。流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 ...
僧舞是朝鮮族民俗舞蹈精髓。關於他的起源,中外舞蹈專家們有不同的解法,有的說僧舞來自高句麗名僧西山大師佈教活動;有的說僧舞來緣於僧侶的讀經生活,有的說僧舞描繪了僧人想擺脫苦惱尋找歡樂的願望。雖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都認為僧舞是一種反映僧侶生活的藝術形式。
表演僧舞,舞者身穿白色襖,藍色裙, ...
“拍胸舞”為男性舞蹈,舞者頭戴草圈,赤足,裸上身。動作以蹲襠步為主,雙手依次拍擊胸、脅、腿、掌,配合怡然自得的顛頭,並隨著舞蹈環境和情緒的變化不同,動作節奏、幅度相應產生不同變化。高昂、激越時可雙腳反覆頓地,雙手使勁將胸、脅、全身拍得通紅;舒緩和暢時則撫胸翻掌、扭腰擺臀,動作圓柔而詼諧,活潑而妙趣橫 ...
全國垂釣俱樂部挑戰賽時下正在山西榆社縣舉辦,當地一流傳千餘年的古老民間舞蹈霸王鞭受到來自天南海北人們的喜愛。節奏明快、粗獷豪放、鏗鏘有力的太行山上農家舞蹈已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8月13日夜晚,人們在當地雲竹湖畔盡情欣賞此民間藝術。
榆社縣委書記粱潞陽告訴記者,榆社縣的霸王鞭有著悠久歷史與文化內涵 ...
太原市晉源區一帶,舊有一種名叫“頂悠兒”的民間遊戲,據說源於宋代,明清時傳入太原縣 (今晉源區)。
悠兒俯拾皆是,可以用石片、瓦片或半頭磚(整磚的一半),總之是能豎立在地面而且大小以用手握住為宜。“頂悠兒”大人、小孩皆可,玩耍時在平地上即可,必須是兩人以上方能進行。先在2米左右的距
離間各畫一條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