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老北京叫賣的形式特點

老北京叫賣的形式特點

  老北京叫賣的形式:

  高亢的吆喝,婉轉的叫賣調,字正腔圓,有韻有轍,悠揚悅耳,好懂耐聽。

  老北京叫賣的特點:

  京味的特點。兒化音的大量運用,一氣呵成吆喝出來的叫賣聲,字、詞、語句間透露出的鮮活,以及幽默、詼諧、好懂耐聽的特性,廣受市民歡迎。

  老北京叫賣簡介:

  老北京叫賣又稱貨聲,俗稱吆喝,是北京市的特有的傳統民俗文化。舊時京城社會底層的小商小販基於北京胡同這一特殊的居住形式,為招攬生意、推銷商品和出賣手藝的需要,在街頭巷尾之間自發口頭創唱的一種帶有一定韻律和別樣情感的叫賣調,從語言、韻律、內容和反映的傳統民俗風情上都具有強烈的京味特徵。

最具風土人情的老北京叫賣

  北京是座文化歷史悠久的城市,在歲月中積澱而出的北京文化,淋漓盡致的展現的北京這城市的特色,其中很大一部分都隱藏在民間。就比如說這老北京的叫賣,這一聲聲的叫賣聲,隨著歲月叫出了濃濃的京味。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是陸游的名句,從中可知,宋代都市中已普遍出現了叫賣聲。叫賣,亦稱吆喝,是一種初級的廣告形式,在商業不發達的時代,這是生意人廣泛採用的推銷方式。叫賣本是商業行為,但隨著城市發展,漸漸也沾上了文化氣息。元雜劇中有“貨郎兒”的曲牌,很可能就是模仿自叫賣的曲調,叫賣雖俗,卻為藝術創造提供了豐厚的養分,不可等閒視之。

  叫賣中蘊含著深厚的積累,好的叫賣聲往往給人以美的享受。明清兩代,北京作為首善之區,四方輻輳之地,商業繁榮,給叫賣文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據記載,明代北京叫賣已成規模。清代內城被八旗佔據,漢人非功不得住內城,商業店鋪無從立足,內城人們日常生活只能依靠廟會、遊商,這進一步刺激了叫賣的發展。到了清末民初,北京叫賣發展至最高峰。

  老北京叫賣是舊時京城從商活動的人們,在衚衕、街巷等為推銷商品和提供有償服務而形成的一種民俗文化。高亢的吆喝、婉轉的叫賣調,字正腔圓,有韻有轍,悠揚悅耳,好懂耐聽,是老北京風土人情的體現,也是老北京民間文化的一種特色形式。尤其是老北京胡同中的百姓生活,是叫賣產生的土壤和環境。

  在北京民間的各種文化演出中,老北京叫賣已經成為一種鮮活的表演形式,並吸引了一大批早年走街串巷叫賣銷售的老藝人,廣泛開展傳承保護和展示活動,使老北京叫賣聲又重新原汁原味地展現京城百姓的生活中。

  由於老北京叫賣傳人均年事已高,在技藝傳承方面迫切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以使這一傳統民俗文化得到儲存。與其他地方相比,老北京叫賣有著鮮明特色,即兒化音多、拖音長、語言幽默、一氣呵成,此外不同貨物叫賣方式迥異,風格多樣,令人百聽不厭,僅目前儲存下來的叫賣聲就有600多種。

  除了單純靠嗓子外,老北京叫賣往往配響器,不同行業響器不同,比如粘扇面的以線繩扎小鐵鈴數串,發出譁啷譁啷的聲響;賣炭的搖貨郎鼓;賣煤油、香油、醬油、醋的敲大木梆子;賣豌豆黃的敲銅鑼;賣日用什物的敲葫蘆瓢;賣鐵壺的敲壺底;剃頭的撥動“喚頭”;賣酸梅湯、玻璃粉、桃脯、果子乾的,敲兩隻“敲冰盞”;磨剪刀的搖晃連在一起的五片鐵葉。

  作為一種漢族民俗文化,老北京叫賣突出了京味的特點。兒化音的大量運用,一氣呵成吆喝出來的叫賣聲,字、詞、語句間透露出的鮮活,以及幽默、詼諧、好懂耐聽的特性,廣受市民歡迎。

  老北京叫賣記載了北京歷史上的商品種類和推銷手段,因其中有音樂、詞律和民俗等諸多內容,是中國商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幅有聲有色的京城風俗畫,在民俗學和商業史學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價值,也是進行文藝創作的很好素材。

老北京糕點都有什麼特點

  老北京糕點的特點是融匯南、北、葷、素、甜、鹹之特點,取漢、滿、蒙、回、藏等民族食品的精萃。

  老北京人在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及祭祖敬神、婚喪嫁娶、生辰壽日都離不開糕點。


北京的衚衕

  北京有多少衚衕呢?據文獻記載,在明代就多達幾千條,其中內城有900多條,外城300多條。清代發展到1800多條,民國時有1900多條。新中國成立初統計有2550多條。後來合併了一些舊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又拆遷改造了一些,發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稱的約4000多個。   ...

北京的衚衕文化

  北京有多少衚衕呢?據文獻記載,在明代就多達幾千條,其中內城有900多條,外城300多條。清代發展到1800多條,民國時有1900多條。新中國成立初統計有2550多條。後來合併了一些舊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又拆遷改造了一些,發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稱的約4000多個。   ...

北京的門神文化

  門神是我國,也是北京市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祗之一,其歷史之久,流傳之廣,種類之多在民間諸神中是最為突出的。僅將北京舊時傲立於千家萬戶大門上的門神書錄於後。   一、捉鬼門神門神多為神荼和鬱壘,金雞和老虎。傳說桃鬱都山有大桃樹,盤屈3000裡。上有金雞,下有二神,一名鬱,一名壘,並執葦索,伺不祥之鬼,禽奇之屬 ...

北京過年有哪些民俗?摸石猴 摸銅特 摸門釘

              舒智慧   老北京過年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除了走親訪友、賀歲拜年、逛廟會,還有到白雲觀摸石猴、去東嶽廟摸銅特、到正陽門摸門釘等等。   白雲觀到底有幾隻石猴?   過年到白雲觀摸石猴的習俗,據說是從明代流傳下來的。傳說過年時到白雲觀摸石猴,可以祛病避邪。因為 猴 的諧音為氣候 ...

北京的那些話兒

     發小兒,旮旯兒,遛彎兒,逗悶子...... ,這些話兒對於從小生活在衚衕裡的 老北京 來說,肯定非常有感情,在他們心中,青磚灰瓦、小襖布鞋、四合院、人力車、大碗茶可能是永遠也割捨不下的老城情懷。   隨著北京越來越大,越來越國際化,當我們在感嘆時空變化,同時是否也感受到失去了某種韻味呢?老北京話,我 ...

北京社交禮儀

  舊時,北京人探親訪友要攜帶禮物,講究送“京八件”,即“大八件”、“小八件”。這原是清胡皇室王族婚喪典禮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禮品和擺設,後來配方由御膳房傳到民間。其主要成分是精白麵、白糖、豬油、蜂蜜及各種果料籽仁。所謂“八件”,即八樣點心,一般有麻餅、棗花、卷酥,有的刻上福、祿、壽、喜等不同字樣。有圓形、 ...

北京中秋節習俗:主食吃團圓餅 男人不能拜月

  中新網北京9月12日電(張中江) 9月12日是傳統的中秋節。京味兒作家崔岱遠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老北京在中秋這一天有“拜月”的習俗,一家人的主食要吃“團圓餅”,月餅只是飯後的茶點。不過“拜月”是女人、小孩兒的事,男人不能參加。   中秋節來歷:團圓節日,男不拜月   崔岱遠介紹說,中秋首先是個團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