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荊楚文化神靈崇拜

荊楚文化神靈崇拜

  秦將白起拔郢,楚地歸入統一的秦王朝版圖,並設定郡縣之後,荊楚大地的崇巫習俗,便逐漸融入以華夏本主神為主要尊崇物件的民間民俗活動之中。民間俗神崇拜習俗和佛教、道教等宗教習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由此形成了一種具有極強功利目的的文化景觀。其功利性特徵主要表現於祈福消災,趨吉避凶,以求得心理平衡的占驗效應。

  歸納起來,荊楚民俗中的神靈、神主崇拜,通常有以下幾種:

  【送子觀音】不孕婦女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封建宗法觀念的縛系桎梏中,心理壓力極大,為了生男育女,她們視觀世音菩薩為主掌生育的神靈,祭拜“送子觀音”。祭拜之後,常常有人以偷取觀音廟供桌上的蓮燈,作為拜神的信物收藏。這是因為“燈”“丁”語音相近,“偷燈”意寓“添丁”,故有此舉。單丁家庭為了確保幼兒平安,也會設法將孩子送至觀音廟舉行“寄名”儀式,即意味著將孩子交給觀音菩薩“照看”,以避夭折。

  【門神】門神通常以唐代名將秦瓊和尉遲恭的戎裝造型為神主,其崇拜習俗,源於宋、元、明初的話本及民間傳說。門神為鎮宅神,取意於防止鬼魅入宅居,故貼大門兩邊。

  【賜福天官】神主以文官裝扮,頭戴烏紗帽,身穿大紅袍,袍飾取一品官位的天鶴造型圖案,白麵美髯,一派雍容華貴的氣度。賜福天官通常與祿、壽二仙並祀,即所謂祿福、祿、壽三仙。賜福天官的飾物,有金爵、花鹿、蝙蝠、喜幛、駿馬、寶器、玉瓶等八種,意寓“爵祿福喜、馬報平安”八字。

  【灶王】灶王是火神菩薩,相傳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各戶主掌飲食的神。祀奉灶神,是遠古時代民火崇拜的遺風,後來被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含義,即為“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故民間祭灶習俗,在每年農曆的臘月二十三舉行,供品為麥芽塘,一是用糖糊住灶王的嘴,二是給點甜頭他,讓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土地神】神主是配偶神,民間稱為土地公公、土地奶奶,是主掌大地的神。農祀土地神的習俗,一般在立春、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舉行,分別稱“春社”、“秋社”。祭祀之際,鄉黨歡聚,殺豬宰兔,並備上美酒佳釀,祭畢,供食眾人分享。晚間,還須延請戲班子搭臺唱戲,稱“社戲”。後來,這一民俗活動變為“廟會”,成為農戶和手工業者交換商品的盛大集會,並逐漸與祭祀土地神的活動相分離,不再限定春、秋二季。舉行廟會的時間約定成俗,可逢三開廟,即農曆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舉行廟會。

  【河神】神主為主掌江河湖泊之神,荊州大地水港河汊縱橫,畏澇不畏旱,故河神廟多於龍王廟。

  【壽星】神主為南極仙翁,腦門前突,慈眉善目,白髯飄逸,笑容可掬,是備受民眾歡迎的民神。壽星裝扮是身穿鶴氅,腳踏祥雲,右手執杖,左手捧圭,隨行童子雙手合抱一枚大壽桃,是一位慈祥和善的忠厚長者造型。

荊楚鳳圖騰?荊楚文化圖騰圖片大全

  荊楚之地,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但是荊楚文化可並不是只有軍事文化這一亮點,還有圖騰文化,自古,楚人尊鳳,把鳳凰作為楚國尊嚴的象徵,那麼本期的地區文化帶你去看看荊楚文化圖騰圖片大全。

  還想要了解》》中國十大新興城市排行榜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和龍一樣為漢族的民族圖騰。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鳳凰性格高潔,非晨露不飲,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棲。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盤”,如此週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並被認為是百鳥中最尊貴者,有“百鳥朝鳳”之說。

  楚人尊鳳是由其遠祖拜日、尊鳳的原始信仰衍化而來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歷史。楚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是祝融,而祝融是傳說中的火神。漢代《白虎通》說,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卞鴉。絳鳥》注曰:“鳳凰屬也”。可見,祝融也是鳳的化身。另外,楚人早先最高領袖也是掌管火種的火官,作為火鳥的鳳便成了楚人的圖騰崇拜。而鳳凰色赤,與楚人尚赤崇日相互呼應。

  楚國圖騰還和楚國的詩、樂和舞蹈緊密相連。楚人善歌舞,隨著擊拊石罄的樂感節奏,神與人相和而歌,戴著各種圖騰面具的各個部落相率跟著翩翩起舞。相和而歌,是歌謠形式;百獸率舞,是舞蹈形態――圖騰舞蹈,二者合一,為載歌載舞,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宗教意義的信仰崇拜。

  楚國歌舞的原始形式,亦即為相和歌,伴之以鳳凰的圖騰舞蹈。由此開始慢慢構成了以鳳為主體的古樂文化,如古樂器中以鳳命名的就有鳳簫、鳳笙,樂府曲名中以鳳命名的就是《鳳求凰》、《鳳笙曲》;而將音律“黃鐘之宮、律呂之本”,稱“鳳皇十二律”等。

  楚人崇鳳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1992年,在古城荊州的大東門處聳立起了一座氣勢雄偉的城徽--金鳳騰飛。這座城徽的建築結構分三層平臺,上中兩層的平臺四周,護以雕刻有多種鳳形紋飾的青石欄杆。“金鳳騰飛”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上部是一隻展翅欲飛的金鳳,中部是一輪朝陽,造型如同神話中的九齒風火輪,下部為長方形的基座,飾雲雷紋。以鳳作為荊楚大地一座城市的城徽,表明鳳乃中華民族所推崇,鳳是楚人的圖騰。

八大荊楚文化的特點,揭曉神秘楚地

  說道地區文化,那可是說也說不完啊,為嘛啊因為眾多地大物博啊,今天小編呢打算為大家介紹一個古時舊址,他大概在現在的湖南北部。當時這個地方是由周初文王姬昌被封為子爵,而後建起的國家?那麼到底是什麼地方呢?就是今天小編要說的八大荊楚文化,希望大家喜歡。

  荊楚文化作為一種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中可以概括為八大系列。

  炎帝神農文化

  湖北隨州、谷城和神農架是炎帝神農的主要活動區域,有許多民間傳說和文化遺址。在這裡,炎帝神農遍嘗百草,為民治病,發明農業,教民耕種,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標誌著中華文明從漁獵時代向農耕時代過渡。

  楚國曆史文化

  湖北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楚國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國和強國之一,在8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果。楚國獨步一時的青銅鑄造工藝、領袖群倫的絲織刺繡工藝、八音齊全的音樂、偃蹇連蜷的舞蹈、巧奪天工的漆器製造工藝、義理精深的哲學、汪洋恣肆的散文、驚採絕豔的辭賦、恢詭譎怪的美術,都是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代表同期的最高水平。

  秦漢三國文化

  秦漢時期的湖北地區是當時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雲夢古澤、睡虎地和龍崗秦簡、張家山漢簡、漢明妃王昭君、漢光武帝劉秀、文學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資源。湖北境內還是魏、蜀、吳三國犬牙交錯、激烈爭奪的“四戰之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聯合與鬥爭波譎雲詭,驚心動魄,古隆中、赤壁、烏林、長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區是三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清江巴土文化

  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後裔。熱情、質樸、勤勞、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優良的民族素質。其婚喪習俗、歌舞曲藝、飲食服飾、建築交通等構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鮮明特色。同時,以恩施自治州和長陽、五峰兩個自治縣為主體的湖北民族地區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這裡山川秀美,物產豐富,是發展湖北特色經濟的重要地區。

  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眾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資源。武當山是道教名山,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具有豐富內涵的武當文化。此外,荊山、大別山、大洪山、齊嶽山、九宮山和黃梅五祖寺、當陽玉泉寺、來鳳仙佛寺、漢陽歸元寺、武昌寶通寺以及荊州天星觀、武昌長春觀等眾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鍾祥明顯陵等名勝古蹟,都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獨特的文化內涵。


文化大地: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什麼

  說道地區文化,那可是說也說不完啊,為嘛啊因為眾多地大物博啊,今天小編呢打算為大家介紹一個古時舊址,他大概在現在的湖南北部。當時這個地方是由周初文王姬昌被封為子爵,而後建起的國家?那麼到底是什麼地方呢?就是今天小編要說的荊楚文化的典型代表,希望大家喜歡。   荊楚文化作為一種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內涵可 ...

大地的神靈崇拜

  秦將白起拔郢,楚地歸入統一的秦王朝版圖,並設定郡縣之後,荊楚大地的崇巫習俗,便逐漸融入以華夏本主神為主要尊崇物件的民間民俗活動之中。民間俗神崇拜習俗和佛教、道教等宗教習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由此形成了一種具有極強功利目的的文化景觀。其功利性特徵主要表現於祈福消災,趨吉避凶,以求得心理平衡的占驗效應。    ...

民間舊時殯葬習俗

  荊楚民間舊時殯葬習俗,從亡者停止呼吸時始,即有一套完整的程式,它們依次為:   燒“落氣紙”:即死者直系親屬,在已經確認死者亡故之際,便置一瓦盆於靈床前,在盆中焚燒冥鈔或紙錢,意為讓亡魂“持幣上路”。   淨身:由死者直系親屬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給死者擦淨軀體,通常以“三袱子”為限,即抹拭時將布帕浸水 ...

地的民間民俗

  荊楚大地自古就是音樂舞蹈之鄉,民間民俗文化娛樂活動十分活躍。曾著《楚辭章句》的東流校書郎王逸曾說:“其俗信鬼而好祀,必使巫覡作樂,歌舞以娛神。”南朝宗懍也曾在《荊楚歲時記》中寫道:“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言‘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擊細腰鼓,戴胡頭,作金剛力予以逐疫。”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民間歌舞是祭祀 ...

大地的婚俗禮儀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一則荊楚俗語。荊楚的婚俗禮儀,總體上來說是沿習先秦時代婚嫁中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的六禮古習,並在此基礎上不斷豐富、發展,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色。   從《關雎》在湖北婚嫁儀式歌裡的分佈情況,我們可以管窺荊楚婚俗禮儀的流變。《詩經》的開篇之作《關雎》是上古婚禮中“廟見 ...

民間殯葬習俗

  荊楚民間舊時殯葬習俗,從亡者停止呼吸時始,即有一套完整的程式,它們依次為:   【燒“落氣紙”】即死者直系親屬,在已經確認死者亡故之際,便置一瓦盆於靈床前,在盆中焚燒冥鈔或紙錢,意為讓亡魂“持幣上路”。   【淨身】由死者直系親屬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給死者擦淨軀體,通常以“三袱子”為限,即抹拭時將布帕 ...

大地的歲時節令

  歲時節令也就是歲時、歲事、時節、時令等事,是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一種集體性習俗活動。   南朝梁人宗懍的《荊楚歲時記》,是我國較早出現的一部記載地域性歲時習俗的筆記小品,反映了古代荊楚大地的社會景象和人們的生活情趣。荊楚大地主要的歲時節令有:   一月一日:拜天地、祭祖先、貼春聯、門神,放鞭炮、闢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