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錦州回族風俗

錦州回族風俗

  回族是回回族的簡稱,是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之一。

  回族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古老的文化。特別是回族習俗文化,絢麗多姿,引起世人關注。回族以漢語為共同語,但在宗教生活和社會交往中,他們又夾雜著大量只有穆斯林內部交流的詞彙或短語。 資訊來至去旅遊網

  錦州的回族於明宣德三年(1428年)哈奉先在南門外火神廟東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以後,回族陸續遷入。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國家規定,開齋節回族職工放假一天,回民死後將其屍體用清水洗淨,再用白布包身,實行土葬,回民男子習慣戴白帽或黑帽;婦女戴黑、白或青綠色的蓋頭。回民是禁豬民族,不吃一切動物的血和不經“刀師傅“屠宰的牛、羊、雞、鴨等。

  在北鎮縣(現北寧市)建有閭陽回族滿族鎮。

  建築:

  凡是回族居住地,在鄉村,總是一片片一塊塊地集中在一定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鎮,又總是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在寧夏、回族大都住平房、窯洞、磚瓦房等等。房屋一般向南。回族住房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便於清掃。回族不崇拜偶像,穆斯林家屋內牆上特別是禮拜堂內不貼人像。

  飲食習慣

  主食以米、面為主,肉食方面禁忌頗多。禁食豬肉、狗、狼、虎、驢、貓、鷹、鷂等;禁食自死之動物血;禁飲酒。#宗教信仰:回族全民信仰伊斯蘭教

  葬禮:

  在回族的風俗習慣中,最有民族特點的當屬具有濃厚伊斯蘭風情的喪葬儀式。回族實行土葬,反對火葬。實行速葬,一般埋葬不隔夜,早亡晚葬。夜亡早送,若子女親人在外,臨終前有遺囑時,可以等一二天,但不得超過三天以上,以免屍體腐爛、發臭。回族人不用棺本。回族有自己墳場,不去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墳場裡埋葬。

錦州回族婚禮

  在迎娶的前一日,男方請女方家親人來到家中恭聽教長朗誦古蘭經,稱“念喜經”,其意為答謝真主之保佑,祈禱真主保佑兩宅吉祥如意,新婚夫婦百年好和、永相繾綣。娶嫁之日,新郎衣冠楚楚,恭聽父親訓以迎親之禮,拜別尊長並選一幼童坐於花轎之中,稱為“壓轎”,其他陪同人則坐在車裡。至女宅門前,停轎、停車,女方執事、親眷先迎新郎下車(或下轎、下馬),後迎壓轎的小客人,並以紅紙包錢酬謝,再迎前來接親的婆家客人進堂。新郎正式行拜見岳父母禮。岳父讓女婿於上座,其餘賓客陪於兩旁。

  鬧喜也是回族婚禮習俗中的突出內容,但不是鬧新郎、新娘,而是鬧公婆。一般要掀起兩次高潮,第一次是在花轎到來之前,第二次是在寫"依扎木"之後,開席之前。鬧喜的方式是給公婆臉上抹鍋底黑。至今在義縣一帶還沿襲著這種風俗。

  洞房之夜,由新郎嫂嫂、嬸母等給鋪被褥,同時往床上扔花生、棗、栗子等,意為早立子。

  回族婚姻,必限於同族人,如與它族論婚,對方要改奉伊斯蘭教。因此,回族不少人家都有姻親關係。然而,即或舊時代,他們也不在同宗族輩數不相當的近親中通婚。近代回漢通婚者比以前略有增多,但回男娶漢女的多,回女嫁漢男的少。

錦州蒙古族風俗

  信仰喇嘛教,在家庭中供一香爐,每遇年節、齋日時要燒香祭祖。蒙古族始源於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始見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部落的名稱。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的部落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了。

  錦州市的蒙古族,最早於元朝時就有文字記載:“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於瑞州(今前衛)西部設打撲屯田總管府。至清世祖(1644-1661)時,將"蒙古歸誠者編為八旗軍制,與滿洲、漢軍同駐防各處",現在錦州市境內的蒙古族多是清朝"八旗蒙古"的後裔。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學。蒙古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分為內蒙古、衛拉特、馬爾虎--布里亞特三種方言。現在錦州蒙古族大多均使用漢語,漢字。

  宗教:

  蒙古族人以信仰喇嘛教為主。宗教的活動是非常受人們歡迎的,在蒙古族聚居地,建有許多喇嘛教廟宇??召廟。草原上的召廟,是一道十分亮麗的建築風景線。

  葬俗:

  老人去世,應先請喇嘛教唸經,入殮後仍停放家裡,只有在入葬時才移動。辦喪事在蒙古族人中開銷很大,特別是壽終正寢的老喪。而前去參加喪禮的親友不用帶別的禮物,只將一條哈達奉獻在靈前,向逝者施禮即可,而喪禮所收集的哈達全歸喇嘛所有。通常喪葬後還有許多的禮俗必須遵守,比如第21天后要再請喇嘛唸經,居喪期間男的不修鬍鬚、不理髮,女的不戴頭飾和首飾、不穿紅掛綠,居喪那年春節門窗不貼紅綠紙,春節拜年不用哈達,只用鼻菸壺回禮等等。

  禮俗:

  蒙古人三餐不離茶,而且去作客或赴宴時都要帶上磚茶作為禮品。

  飲食:

  蒙古人喜歡麵食,主要用麥面、青稞面、蕎麵和莜麵等原料製作而成。麵食一般製成餅食,而餅的形狀各異,風味獨特:真的有“觀之是藝術品,食之是美味佳餚”。


錦州錫伯族風俗

  錦州市的錫伯族是在康熙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697-1699)間從墨爾根、齊齊哈爾、伯都訥一帶南遷盛京時,其中108名錫伯兵到義縣駐防。現居義縣、北的錫伯族群眾就是他們的後人。其它各縣區的錫伯族人口,均是解放前後由各地遷來的,不少是因分配工作或結婚而來的。   錫伯族曾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但錦州市的錫 ...

錦州滿族風俗

  錦州市的滿族,有滿洲八旗,他們是從東北松花江流域和長白山麓遷來的,還有漢軍八旗多數是從山東蓬萊移來的。居住錦州的滿洲八旗主要有瓜爾佳氏(漢姓關氏)、滿洲鑲黃旗(陳滿洲)、完顏氏(漢姓王氏)、滿洲正白旗(陳滿洲)、於庫里氏(漢姓關氏)、滿洲鑲白旗(陳滿洲)。漢軍旗佟氏較多。   滿族原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現 ...

回族風俗習慣 回族有哪些習俗活動

  回族風俗習慣 回族有哪些習俗活動   回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雲南、山東也有不少聚居區。回族在元代開始進入雲南,全省有回族人口55.9萬餘人,佔中國回族人口的6.31%。分佈廣泛,各市縣都有回族居住。主要聚居在交通沿線的城鎮和附 ...

回族風俗習慣

  1、基本信仰伊斯蘭教,宗教的法規融合於民族傳統之中。   2、圍繞清真寺而居,凡是有回族的地方一般都會有清真寺,供回族穆斯林禮拜真主。   3、按照教義同族同信仰的男女通婚,一般不與漢族等民族通婚。   4、禁食豬肉、狗、狼、虎、驢、貓、鷹、鷂等,禁食自死之動物血,禁飲酒。 ...

反對單身的回族“定茶日”風俗

   回族群眾認為結婚是“遜奈”(聖行),是“瓦直卜”(當然),所以無論是教主、阿訇,還是一般群眾,出幼後,都要找物件結婚,反對終身不娶不嫁的獨身主義。   回族青年找物件的首要條件是,雙方必須都是穆斯林。但是,非穆斯林的男子或女子皈依伊斯蘭教,尊重回族的風俗習慣,也是允許的。這種回漢通婚的情況,在歷史上早就 ...

回族的喪葬風俗

  回族的喪葬深受伊斯蘭教影響。根據伊斯蘭教教法,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由真主降示的,人也不例外。人降生後要按照真主頒示的經典處世做人,努力行善做好事。當人到老來,死期臨近,唯祈求真主使其善終,再回到真主那裡去,即“歸真”。伊斯蘭教教義認為死亡是生命的規律,並不令人畏懼。這是回族穆斯林對死亡的看法。   回族人在 ...

回族風俗

  1、食物禁忌:根據伊斯蘭教的規定,回族禁食豬、馬、驢等動物,日常生活中不抽菸、不喝酒。   2、婚禮習俗:各地回族婚禮形式多種多樣。比較一致的程式是請媒人提親、說色倆目、插花、迎娶、回門等。   3、起經命:回族嬰兒誕生的當天或三天之內,必須請一位阿訇給嬰兒舉行命名禮,即起經命,也叫回回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