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雲南大理白族本主崇拜

雲南大理白族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獨有的一種宗教信仰。本主又叫本主神,白語稱“武增”,又稱“老谷”(男性始祖)、“老太”(女性始祖),各地還有“武增尼”、“增尼”、“東波”等。這些稱呼有祖先和主人的含義,但並不是單純的祖先崇拜。一般認為,本主崇拜源於原始社會社神的崇拜和農耕祭祀。它在南詔時期即已形成,並且是南詔、大理國時期白族的一種重要的宗教信仰。以後又歷經數百年的發展,本主數量不斷增加,文化內容越發豐富,才形成如今的本主崇拜格局。

  白族人意識中認定的本主的社會功能是:本主就是村社保護神,是掌管本地區、本村寨居民的生死禍福之神。認為本主能保國護民,保佑人們平安吉祥、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白族村寨幾乎都建有本主廟。廟內供奉泥塑或木雕的本主神像。據1990年統計,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共有本主廟986座。

  本主崇拜是一種多神崇拜,各地或各個村寨本主廟內都塑有自己的本主神。也有的幾個村寨甚至幾十個村寨共同信奉一個本主。本主管的物件也不同,有管“陰間”和人間大小事務的,有管“陰間”兵的,有管人間疾病的,有管牲畜的,等等。為數眾多的本主神大體可分如下幾種型別:

  自然本主 如石頭、樹疙瘩、水牛、猴子、白駱駝等;

  神靈本主 如山神、穀神、獵神、龍王、太陽神等;

  英雄本主 杜朝選、段赤誠、白潔夫人等;

  民間人物本主 如大理南門本主;

  帝王將相及祖先本主 南詔、大理國王及高階將領細奴邏、閣羅鳳等;

  外族人本主 如鄭回、杜光庭;

  佛教與道教神?o本主 如觀音老祖、關羽、李靖等。

  每個本主神,都有典雅的封號,都有口傳或成文的傳說故事。

  白族的本主崇拜有兩個基本特點:

  一是以本主為中心的多神崇拜。任何本主廟以本主為主要崇拜物件,其他配神為次要崇拜物件,各種配神有其獨有的宗教功能。如子孫娘娘送子嗣,財神管發財致富,龍王司雨等。他們的神力是對本主神力的有效補充,兩者神力相結合,起到了保佑白族人民物質生產生活正常進行與精神需求的作用。體現了白族對崇拜物件世俗需求的功利目的。

  二是本主崇拜中主要崇拜物件是祖先和對人民做過好事,促進了本民族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人物,或是其道德情操受到人們敬仰的人物。

  本主崇拜具備人為宗教的基本特徵和一般宗教組織的雛形。其表現為:1.本民族對本主的崇拜幾乎是全民性的,不信者少。2.每個本主都有其固定的廟宇和供奉的神像。本主廟高大輝煌,自成院落,是村中的宏偉建築。3.本主廟有專人或專門組織管理,領導組織公共祭祀活動。4.除個人日常祭祀外,每年有兩次按一套固定儀式祭祀本主的廟會。一次是春節期間迎送本主,另一次是慶祝本主誕辰或忌日。5.有祭祀禮儀和《本主經》,還有一套清規戒律和道德規範。要求人們忠於國家、孝敬父母長輩、尊老愛幼、勤儉勞動、不做壞事等。

  朝奉和迎送本主時,全村男女老幼皆身穿節日盛裝,殺豬宰雞,舞龍耍獅,燒香焚紙,燃放鞭炮,盡情獻祭,以求本主祛鬼驅邪,消災解難,保佑國泰民安。

  本主崇拜與白族社會的政治、歷史、哲學、生產生活、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等交織在一起,深深紮根於白族人民的思想意識中,形成獨具一格、豐富多彩的本主文化。

雲南大理的三月街“觀音節”

  三月街,又名“觀音節”。相傳唐永徽年間,觀音菩薩前來大理用白語講經說法,聽眾越聚越多,形成集市。後來因大理是中原與東南亞諸國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通商口岸,商品經濟日漸發展,逐漸演變為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商貿集會。

  每年農曆3月15日至21日,滇西各少數民族便紛紛前來,在蒼山中和峰下進行牲畜、藥材等土特產的交易,省內外均有人來參加,規模宏大,聞名中外。據《大理縣誌稿》記載:“盛時百貨生意頗大,四方商賈如蜀、贛、粵、浙、桂、黔、藏、泰、緬等地,及本省各州縣之雲集者殆十萬計,馬騾、藥材、茶市、絲錦、木材、磁、銅、錫器諸大宗。” 民俗節慶網

  1991年起,三月街已定為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節。各族人民進行物資交流和文藝體育盛會,共同歡慶,每逢節期人潮如湧,川流不息,各族服裝爭奇鬥妍;賽馬場上,各族騎手角逐競技;對歌場上歌聲此起彼伏,人們盡情歡舞。各族的民間歌舞熱鬧非凡,使人目不暇接。在商市貿易上文經結合,成交數額較大,成了大理主要經貿交易會。

雲南大理“三月街”開幕 萬人同趕“千年街”

  

  “一年一度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來。各族人民齊歡唱,賽馬唱歌做買賣……”24日,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民族節拉開帷幕,吸引了萬餘名遊客市民前來“趕街”。

  

  當日的開幕式上,蜚聲海內外的電影《五朵金花》中的“畜牧場金花”譚堯中、《五朵金花》原唱趙履珠等人集體亮相,讓人彷彿穿越時光隧道,重回50年前的三月街。不少“金花”、“阿鵬”看到曾經的偶像激動不已,紛紛爭相合影。

  而在外來人眼中,三月街的地方特色堪稱一絕。一條長達2公里的臨時集市上,商鋪棚梁相接,環錯紛紜;土雜山貨、珍稀藥材、騾馬耕牛、銅器木具、風味食品,應有盡有。四方商賈遊客摩肩接踵,或選山貨,或觀舞龍,或食小吃,熱鬧非凡。

  除了傳統集市,賽馬和對歌也是少不了。大理古城西門外的賽馬場上,駿馬奔騰,塵土飛揚,熱烈、驚險的賽況更是引得看臺上的觀眾時不時發出驚呼聲。而古城內,三三兩兩的白族金花、阿鵬自由對歌,邊唱邊跳,也引得遊客隨著歌聲拍打雙手、輕挪舞步。

  北京遊客李波為了體驗雲南特有的“街子”專程來趕三月街。“小的時候,集市幾乎承載了我們生活所需的所有物品,是一個帶著記憶溫度的地方。只是,隨著經濟發展,街子和集市越來越少,很是可惜。”李波說,“三月街是雲南街子味道的集大成者,有著濃郁的鄉土、民族和文化娛樂色彩,非常難得。”

  “老大理”趙樹貴告訴記者,三月街對當地人而言是一個不變的“約定”——每年的這個時候,大理人都要來趕三月街:農民要添購生產用具;開診所藥房的要買下足夠一年用的藥材;建蓋新房的人家要來買門窗;準備完婚的青年男女要買箱櫃、嫁妝……“一趕就是一千年。”

  談起三月街的變與不變,趙樹貴說,解放初期,三月街最吸引人的是藥材、騾馬、手工藝品和土特產。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縫紉機、腳踏車、彩色電視機最緊俏。由於社會變遷,三月街的特色也一度瀕臨消失。但是如今,三月街又迴歸到商家做買賣,老百姓自由自在趕街、吃喝、娛樂,官民皆大歡喜的“和諧”局面。

  “商品在變,但借集市交流的感情一直沒變,”趙樹貴說。

  三月街素有“千年趕一街,一街趕千年”之譽,最早始於唐代南詔細努邏年間,是雲南聞名遐邇的物資交流大會和白族人民的傳統盛大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初十至廿一在大理古城西舉行。以“賽馬、唱歌、做買賣”為主題的本屆三月街民族節,將持續至30日。除開幕式、賽馬大會外,還將舉辦環洱海腳踏車比賽、地方名特優產品展銷,白族繞三靈、古樂節等民俗文化活動。


大理白族的美麗民俗

  在大理喜洲的一場白族民俗表演,詮釋了美麗的白族民俗風情,值得回味。      白族服裝有六種,除了我們常見的前排右一那種外,其它的服裝,我還真覺得不如第一種美麗。      白族當地的一種舞蹈,看起來就是“帽子舞”吧      有名的大理“三道茶”端上來了:“苦茶”,“甜茶”,“回味茶”。風味十足,值得一 ...

雲南大理

  大理古城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雲南大理都是因為經典的武俠電視劇《天龍八部》,劇中風流倜儻的段氏父子吸引了許多武俠迷的目光。大理古城是雲南的特色景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大理古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築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為其新都。現在的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 ...

雲南大理雞足山朝山會

  雞足山是佛教名山,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為朝山會,是時大理州境內的各族群眾都要前往朝山,祈求國泰民安和觀賞雞足山風光,朝山者每個寺院都要到達,給佛像敬香供果,向寺主捐獻德,以作寺院維修之用,朝山期間,每天遊人和朝者絡繹不絕,到處歡歌笑語,熱鬧非常,遊山朝都要到雞足山金頂觀日出,尤其是正月十五日凌晨觀日出 ...

大理白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中國西南許多少數民族都過的一個傳統民族節日,時間一般為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以彝族和白族過得最隆重和認真。大理地區的白族過六月二十四日,彝族過六月二十五日。節日這天,各村寨教師阿豎一把大火把,在上面插上寫有“五穀豐登”、“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吉祥語言的大小升鬥和五色彩旗,掛上火把梨、花 ...

雲南大理巍寶山朝山會

  巍寶山朝山會時間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月初一至十五日。到時鄰境縣內的各族人民群眾身穿自己的民族服裝,懷著喜悅的心情到巍寶山朝山趕會。巍山民間洞經會在各個殿宇裡演奏古樸優雅的洞經音樂,給名山古剎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朝山期間,各地商貨、書畫、兒童玩具、地方名特產品等,滿足朝山群眾的需要。其中農曆二月十三至十四日,是 ...

大理白族情人節—繞山靈

  始於南詔,最初是古代白族宗教祭祀的一種儀式。“三靈”指的是“佛都”崇聖寺、“神都”聖源寺、“仙都”金奎寺。繞三靈,白語叫“觀上覽”,意為“逛三都”屬農閒季節白族民間的自娛性迎神盛會。會期為每年農曆4月23日至25日。 屆時,洱海周圍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濃妝淡抹,排成長蛇陣,第一天從大理城出發,繞到“神都” ...

大理白族地區中元節習俗

  大理白族地區中元節習俗   中元節在白族地區稱為“七月十四”, 以祭祀祖先為主要內容,在當地是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由於居住地域的不同,大理地區的“七月十四”在各個區域又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雲南大理鎮龍龕村的“七月十四”集合了家庭祭祀和村落祭祀兩套祭祀體系,它們相互關聯、互相補充,形成了一個穩定而完整的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