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工匠習俗
漳州工匠習俗
手工業者,舊稱為“匠”。明置匠戶、爐冶戶、窯冶戶等,世襲匠藝。清廢雜役藉,諸匠在傳承技藝上,唯恐技藝外流,故傳媳不傳女。有學徒拜師,學藝者一般須三年四個月才能出師。在此期間,學徒要為師父無償幹活,還要幫師父料理家務。對師父、師母畢恭畢敬、小心翼翼,否則工藝長久學不到手。師父授徒(或子孫)“拳頭藏在袖子裡”,往往保留絕好的一手,因此有些技藝就此失傳。 手工各行業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師爺,木匠、石匠、泥水匠崇拜魯班,茶匠崇拜陸羽等。各行業手工業者都有自己的看家工具( 木匠的墨斗、曲尺,石匠的鐵錘、泥水匠的瓦刀),並對其十分珍視, 不充許別人褻瀆,俗信這些工具不僅有施工做活功能,還可以治鬼制煞,保佑自己平安。他們十分忌諱在做活中受傷,血沾到器物,萬一不小心沾到,要趕快擦掉血跡以消災。 手工特點各異,習俗也各有特色。補鍋匠遊走街巷鄉里,碰擊銅鐵片串,發出“咧、咧、咧”之聲,並伴以“補鼎補鍋補面桶”的吆喝聲;修小五金的敲打鐵片;剃頭匠習慣在肩頭上搭一塊毛巾,舊時他們挑著剃頭擔到鄉下為農家理髮,向人家討要熱水時臉盆裡也必放毛巾,俗謂非如此,象沒穿衣,沒有禮貌;陶瓷匠燒窯時必敬窯神和土地神,禁忌講話,以防觸犯窯神,尤其忌諱講汙言移語,否則燒的陶瓷器會開裂或嘴歪肚癟;在窯前禁止放鞭炮,即使初二、十六日做牙祭,也同樣只點香燭,燒紙錢;油漆匠油漆的門窗、傢俱幹了,忌說“油漆幹了”,而說“離手了”,因為油漆幹了等於沒活幹,不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一些帶有迷信色彩的習俗已逐漸廢除。 舊時,建宅之始,要請風水先生選址,確定住宅的建築坐向、方位。破土時,民間習慣於正廳址處立一“福德正神”木牌,俗稱“土地公”。破土前需酬謝一番,再用鐵錘(忌以鋤頭)自東向西沿宅址四周挖一遍,稱“動土”。動土後,土木即可興工。但每逢農曆初二、十六,均得奉敬土地公。直至宅建落成,“謝土”焚燒神牌,於正廳案上正式供奉土地公神位為止。施工中,凡下磚、置門、上樑、封歸、合脊、放涵時,通常要選吉日良辰,俗稱“看日”,其中以上樑的程式最為神秘、隆重。首先選定上樑的吉日良辰,吉日到,全村勞力都來幫忙,房梁用紅羅布披纏(或掛上、畫上八卦),木匠斧頭也系紅布。良辰到,房主、工匠洗手洗臉,房主燃香請神,敬土地神。木匠念上梁祝文,求神保佑施工順利和家宅安寧,眾人攜力升梁。最後是木匠走到樑上封梁、祭酒,房主要給樑上匠工送紅包,此俗今仍流行。民宅建築舊俗最害怕的是木工、泥水工建房中運用巫術咒語暗下“鎮物”俗稱“做剋”。舊時工匠因工錢、款待和施工質量爭吵而結怨成仇,工匠“做剋”詛咒確有其事,但極少見,現已革除。但民間則因其神秘的一面,對工匠崇敬有加,每逢農曆初二、十六、上樑、竣工等節日都要設宴款待。為保證建房質量,宗祠、寺廟、大民宅建築,通常要請兩位大泥水匠主建,以中線為基準向兩側建去,比賽建築水平。 在建築中有許多禁忌,反映了民間趨吉避凶的建築習俗,工匠在設計和施工中都遵行不諱。鄉村中最忌諱前面的屋宅高過後面的屋宅,俗信如此會堵了後面人家的“風水”。萬一那戶人家以後有個大病小災,就會引起糾紛,甚至世代結怨成仇;如果兩屋地基居於同一水平,而前屋又需必要高度,工匠就會建議房主將宅基地挖低;屋宅格局方面禁忌屋簷超出宅,遮蓋到鄰居房頂;禁忌陰溝(下水道)透過別人的宅院;禁忌門與鄰家的門相對,俗信二門相對不吉,“大口吃小口”,門小者吃虧;禁忌門窗相對,即門與窗的中心位置不能同在一直線上,俗謂“門對窗,人遭殃”;禁忌門正衝屋簷滴水,因為屋簷滴水滴門幫不吉也不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公房建設及80年代後城區的商品房建設,注重實用,符合城市規劃等。舊式民宅建築仍可見到陳規陋習的痕跡。
漳州回民習俗
薌城區境內的回民歷史悠久,五代、宋朝即有西域人前來貿易香藥;元朝有大批迴回人到漳州城做官。有漳州路總管馬潤、達魯花赤迭裡彌實、總制陳馬兒等。 明初,回回人被大量編入漳州衛。龍溪縣軍戶到嘉靖十二年( 1533年)仍有4478戶,24822人,佔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一些僑居南洋爪哇的漳民也改宗伊斯蘭教。 清和民國時期,西北、中原一帶回民前來做官、經商。城內有保姓一家自貴州移來,為清福建路提督保芝琳之後。著名的有城內河尾馬姓,不食豬肉,數日殺一羊為饌。民國36年左右,有河南迴族在泰古橋附近開設清真菜館“一品居”。 (一)生活習俗 男子日常腦後需常帶一帽子。女子出門需戴面紗,以致影響至一般漢民。此俗一直沿續至民國初,鄉間尚多見,凡婦女出行,須穿淺藍色闊袖衫,頭蒙一雜色帕,使人不得見其面”。拍全家福照片時,姑娘也仍需帶面紗。黃子寅《清漳竹枝詞》:“花卉千般錯繡文,蓋頭紗帕白羅裙。濱海鄒魯今猶昔,不見巫山一段情。” (二)殯葬習俗 元、明回民的墓碑大都為馬鞍型石築蓮花雲烘托圓月圖案,也有半月型的。元代棺壙用石砌的,明代也有用磚砌的。 清代回回墓葬一般都是聚族群葬。比較出名的有路口社回回墓群、金沙回回墓群、上高坑回回墓群。 路口回回墓群,在西門外三里許路口社路口庵,今已毀。墓共九所,在小丘之上。有長方形石圍牆,廣十餘步,高及腰。有圓形石門一,牆內二石墓,其一碑文書: 同治十一年歲次冬日吉旦 回回皇清敕授儒林郎馬公諱春富大人之墓 侄 永安 永祥立 又一碑文,書(上銜略) 知漳州府事(加級記錄略)金溶之原配皇清誥封恭人教門龔氏墓 乾隆十一年丙寅仲冬立 此外灰築墓七,其碑文均有回回或教門等字。 漳俗,人死入殮,有殮殂與無殮殂之別。殮殂者,以白布纏裹屍身,其方式與泉州回族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市區破四舊,反封建迷信和推行火葬,殮殂已很罕見,今僅盛行於東郊和北郊。
漳州農耕習俗
明、清,立春前一日,有司迎春於東郊東嶽廟。 早稻浸種多在灶房,取一盒稻種置於灶頭,一敬灶神,二察看出芽率。禁止醉漢搵種,怕褻瀆灶神,影響發芽率。秧田平整後“關田”,要插上樹青,以防牲畜或外人上秧田踐踏。稻穀將熟,要在田間插草人,頭上掛一串壽金( 迷信紙),以嚇鳥驅鼠。稻穀登場後,還要用新米蒸飯敬神, 祈求年年豐產豐收。晚稻播種或插秧完工後,西門外農村要用竹枝縛兩個壽金持在田埂上,並備牲禮,敬奉土地神,北門外則無此俗。每逢八月十五,家家戶戶仿古報秋,都得拜土地神。南宋時,每到七月,家家除祭土外,還請戲子演戲,號稱“乞冬”,此俗廢已久。 殺豬時,夜裡到廟請“尪”(神像)到家裡,凌晨時宰豬。今已廢。春天牛群上山,看牛人要用牲禮敬土地,祈求牛群平安,不逢猛獸,不要跌傷。屠宰場病耕牛,宰牛人要向牛宣告種種罪狀,如踐踏田園、角鬥等,並說明自己奉天命殺牛,不要結怨。 無論園花或野花,多忌在晚間採摘。荔枝、龍眼舊俗多不自採,春時商販即來估價,稱為“穙”,有“穙”花、“穙”穗、“穙”青等,樹主與商販需請慣估的鄉老為中介人,“穙”後,不管豐產欠收,均與樹主無關。
漳州婚嫁習俗二
新娘臨上轎,要放聲大哭,謂之“哭好命”。花轎出門,女家要放鞭炮,並隨即把門關緊,或以米篩置於門口,據說這樣財氣才不致被女兒帶到婆家。在轎起行不遠,新娘從轎中擲出一把扇子,表示父母不必為她操心,稱“放心扇”。 花轎行列忌諱路遇另一迎親隊伍,謂之“喜沖喜”。萬一遇上,必須互換新娘頭上簪花,俗稱“換花”,以此破 ...
漳州生育習俗
為祈求得子,久婚未孕婦女有向授子女神──註生娘娘許願的風氣。如果婦女懷孕了,則孕婦必須堅守各種禁忌。孕婦忌“喜沖喜”,忌夜出,忌食喜喪事的食品,忌參與喜喪事。 懷孕初期二、三個月內俗稱“病子”。懷孕期間,孕婦多食營養補品,此謂“補胎”。民間俗謂“補胎,較好做月內”,意為產前補養比產後補養重要。如偶有“動胎 ...
漳州喪葬習俗二
出殯: 出殯俗稱“出山”。明時,當日出殯。清以來,日期預先擇定,一般在死後三日,親朋摯友如期前來送葬。出葬時先行祭禮,由禮生主祭、代讀祭文。喪家對司祭者須致回禮。孝眷們圍棺大哭,俗稱“哭棺材頭”。禮畢即行安釘封棺,前四顆釘釘四角,釘實;後一顆釘釘後邊,松的,由孝男或孝孫用嘴咬著拔起,吐到一個裝著米穀銅錢等 ...
令人歎為觀止的漳州結婚習俗
俗話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你嫁到福建漳州去,那你就得按照漳州的婚嫁習俗來辦理你的婚事。畢竟是一輩子的事,怎麼能馬虎?但是你又不瞭解,怎麼辦呢?讓小編來給你解說解說。帶你領略漳州文化。
新娘臨上轎,要放聲大哭,謂之“哭好命”。花轎出門,女家要放鞭炮,並隨即把門關緊,或以米篩置於門口,據說這樣財氣才不致被 ...
漳州喪葬習俗的講究
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人都會有一死,赤裸裸來到這世上,也要赤裸裸的離開,但是,離開的時候要風風光光的,漳州文化中對待逝者的禮節可是很講究的,往下看。看小編給你解說。
古時,漳州人辦喪事常因迷信風水,企求吉穴而停柩不葬,棺材停放在佛寺、野外或家中,久的竟達數十年。南宋朱熹知漳州時 ...
漳州重陽節吃九樣東西 漳州重陽的習俗說法
閩南地區向來是很注重節日的,特別是中國的節日大多都有祭祀的習俗,而閩南地區更是風雨無阻的祭祀拜拜,因此重陽這天雖然有很多登高遊玩的風俗講究,但對於閩南人來說還是祭祖進補更為重要。那麼在漳州重陽節吃九樣東西?漳州重陽的習俗說法?
漳州重陽節吃哪九樣東西
吃番薯芋頭
在漳州,重陽節當日,有吃番薯和 ...
漳州中秋節吃什麼 福建中秋佳節的獨特習俗
福建省一個比較獨特的身份,在宗教和習俗上面極其講究,而且中秋除了是閤家團圓的節日之外,也是祭祀的大節日,所以在福建也會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並且福建每個地區也會有不同的講究。那麼在漳州中秋節吃什麼?福建中秋佳節的獨特習俗?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漳州中秋節吃什麼
吃芋頭燒鴨
...